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其一)

时艰岂复诫垂堂,缓带临戎此破荒。

幕有芙蓉开下濑,营开细柳列艅艎。

移将壁垒从夔子,争遣芄蒲点谷王。

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在艰难时期,尹惺麓参知在海上阅兵的情景,展现了其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英姿。

首句“时艰岂复诫垂堂”,以“时艰”开篇,点明了当时局势的严峻,暗示了尹惺麓参知在此背景下进行阅兵的不易与重要性。“岂复诫垂堂”借用成语“戒之在色,勿忘垂堂”,意指在困难时刻,不应再提醒人们避免危险,而是要勇敢面对挑战。

接着,“缓带临戎此破荒”一句,描述了尹惺麓参知身着轻松的便装,却能从容应对军事行动,显示出他的智慧与决断力。这里的“破荒”既可理解为开创先例,也可解读为打破常规,展现出他在军事上的创新精神。

“幕有芙蓉开下濑,营开细柳列艅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写,将阅兵现场比作盛开的芙蓉花和排列整齐的细柳,以及划过水面的艅艎船,营造出壮观而和谐的画面感,同时也寓意着军队的精锐与纪律。

“移将壁垒从夔子,争遣芄蒲点谷王”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尹惺麓参知的军事策略与布局,他如同移动壁垒般灵活调整战术,确保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略优势。同时,通过“芄蒲点谷王”的形象,暗示了他对敌方的精准打击和控制,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

最后,“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两句,赞扬了尹惺麓参知作为元老级人物,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还体现了文武双全的风范。同时,通过“先声”和“至扶桑”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与影响已经超越了地域界限,达到了深远的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尹惺麓参知阅兵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军事力量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其二)

直驱海若作金墉,宪府秋蒐壮折冲。

猛士何来因买骏,檄文挥去总雕龙。

水犀练取三千甲,天堑宁论百二重。

老我雄心犹未尽,欣逢父老睹军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其三)

指顾风雷号令严,舟师一一应韬钤。

居然鞭石桥初合,底事燃犀怪不潜。

日射大荒明组练,烟消长岛晏闾阎。

即今拊髀勤当宁,九牧何人将略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其四)

秀夺三峨挹锦官,主盟宁独在词坛。

将因倚剑崆峒后,复此投醪渤澥宽。

飞槛楼台灵气结,连营灯火落星寒。

式微纵自嗟来暮,却喜鱼矶梦始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刘梦胥黄门

中垒声名重夕郎,十年江海又班行。

金锥抗疏千秋论,玉尺量才万丈光。

辽左羽书飞赤白,甘陵龙战洒玄黄。

忧天亦有群公疏,共道时艰倚召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