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系列中的第二十二首,名为《菡萏轩》。诗中以荷花(菡萏)为描绘对象,通过“开花浊水中”一句,展现了荷花在污浊环境中依然绽放的形象,凸显了其坚韧不屈的品性。接下来,“抱性一何洁”进一步赞美了荷花纯洁无暇的内在品质。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描绘了月光下荷花亭亭玉立,清雅的香气在静谧的夜晚悄然飘散,似乎在问谁能真正欣赏这孤芳自赏的美。诗人借荷花的清香散发,寓言了高尚人格的自我坚守和期待知音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荷花的细腻描绘,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野人三四家,桑麻足生意。
试与叩柴荆,言辞应有味。
湖南堂宇深,湖北林亭远。
不作过湖桥,两处那相见。
溪亭新雨馀,秋色明滉漾。
鸟渡夕阳中,鱼行白石上。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