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赠祠部陈元舆

行乐曾闻戒迟暮,人生波上飞凫聚。

兰亭往事如过雨,山阴脩竹空千古。

陈侯挥翰少年时,三赋声名动人主。

可是高才弃绳矩,自然采绣非针缕。

五十天南把一麾,犹得无襦歌叔度。

邂逅西城筑冶墟,王官继日车连户。

自言春晚洞庭归,日落江南得佳句。

倾盖何妨许如故,执鞭况是平生慕。

但忧笔陈困攻坚,傥许寻盟解围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曾经听说要及时行乐,人生就像江面的野鸭群聚。
兰亭的旧事如雨过天晴,山阴的修竹静默千年。
陈侯少年时才华横溢,他的诗赋令君主动容。
然而他才华出众,不拘泥于规矩,创作自由奔放。
五十岁时他南下任职,仍能像叔度那样乐观豁达。
偶遇西城的炼铁遗址,官员们的车马连绵不断。
他自己说春天傍晚从洞庭归来,夕阳照耀江南,灵感涌现。
即使初次相见,也无需改变旧谊,何况我一向仰慕他。
只担心文思枯竭,若能寻得共鸣,困境或许能解除。

注释

迟暮:指年老。
飞凫: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兰亭:古代名胜,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地。
陈侯:对某位有才华的陈姓人物的尊称。
绳矩:规矩、法度。
天南:南方,这里指任职之地。
叔度:东汉名士黄宪,以清高著称。
邂逅:偶然相遇。
冶墟:炼铁遗址。
春晚:春季末期。
倾盖:初次见面时停车交谈。
执鞭:比喻追随或效仿。
攻坚:形容写作中的艰难。
寻盟:寻找共同的志向或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复用前韵赠祠部陈元舆》。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元舆才华横溢的赞赏,以及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诗人以“行乐曾闻戒迟暮”起笔,提醒朋友珍惜时光,不要因耽于享乐而耽误了岁月。接着提到兰亭和山阴的历史典故,暗示陈元舆如古代名士般有过往的辉煌。

诗中提到陈元舆年轻时即有才华,他的文章曾打动君主,但诗人认为他并未拘泥于规矩,而是凭借自然的才情创作。随后描述了陈元舆的仕途变迁,从南方任职到京城,生活忙碌且富有成就。诗人还提及陈元舆在春天归洞庭湖的经历,以及他在江南日落时分得到灵感写下佳句。

诗人表达出对陈元舆的欣赏和友情,即使在繁忙的政务中,他们仍能保持旧日的情谊。最后,诗人表示担忧陈元舆写作上的困扰,希望能一同寻求解脱,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关怀。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晁补之对友人的敬佩与期待。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复答唐公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穷邦无以糊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

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

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

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

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

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

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

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

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

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

形式: 古风

春雪监中即事二首(其一)

愁云欲雪纷来族,微霰铮鏦先入竹。

舞空蛱蝶殊未下,迸瓦明珠正相逐。

仆夫无事困薪苏,乌鸟不鸣依室屋。

肺病恶寒望劝酬,桔梗作汤良可沃。

形式: 古风

春雪监中即事二首(其二)

白云自非桃李族,阳春且止听黄竹。

江风吹苇暗天地,鸥鸟纷纷起追逐。

请看万瓦变璠玙,平日尘寰无此屋。

闲居幽事亦堪论,小径苗生土增沃。

形式: 古风

昨日雪已佳约李令希孝

昨日雪已佳,今日雨亦好。

冰肤解万木,洗濯见枯槁。

思君对此坐,孤咏废幽讨。

明日尚相期,春禽听清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