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城是处有弦歌,锦帙牙签市上多。
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城市中丰富的文化生活与浓厚的学术氛围。"山城是处有弦歌",山城之中处处都能听到琴瑟之声,暗喻着这里充满了艺术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锦帙牙签市上多",市场上书籍琳琅满目,以锦缎装帧的书籍和刻有象牙签的书籍众多,展现了当地书籍文化的繁荣。
"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诗人借古喻今,提到历史上的学者郑渔仲,意在表达今日的儒学著作已经跨越了地域的界限,传遍了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广大地区,体现了知识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入民间的态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乌鲁木齐作为边疆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学术传承。
不详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闽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
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吐蕃部落久相亲,卖果时时到市闉。
恰似春深梁上燕,自来自去不关人。
山围芳草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
行到丛祠歌舞榭,绿氍毹上看棋枰。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