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姑苏台送吴元振赴江浙省左丞

姑苏城外江水绿,姑苏台是吴王筑。

吴王燕罢越王来,馆娃夜冷宫门开。

落花飞去春无迹,江边却起姑苏驿。

马头旌节何皇皇,候吏传呼谒道傍。

孤山梅白堤柳黄,相君入坐中书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贡师泰的《分题得姑苏台送吴元振赴江浙省左丞》以姑苏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

首句“姑苏城外江水绿”,以绿色的江水勾勒出姑苏城的宁静与生机,为整首诗奠定了自然和谐的基调。接着,“姑苏台是吴王筑”点明了姑苏台的历史渊源,引出了后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吴王燕罢越王来,馆娃夜冷宫门开”两句,通过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姑苏台作为政治舞台的辉煌与沧桑。吴王宴席结束,越王随即到来,夜深人静时宫门开启,暗含着权力更迭的隐喻。

“落花飞去春无迹,江边却起姑苏驿”描绘了春天的逝去和新事物的兴起,姑苏驿的建立象征着新的开始和使命的传递。落花随风飘散,春色不再,但江边的姑苏驿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延续。

“马头旌节何皇皇,候吏传呼谒道傍”通过描绘使者急匆匆的场景,表现了吴元振赴任的紧迫与重要性。旌节代表权威,候吏的传呼显示了官府的礼仪与秩序。

最后,“孤山梅白堤柳黄,相君入坐中书堂”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映衬吴元振进入官场的情景,梅白柳黄的对比,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吴元振即将步入权力中心,承担起治理江浙省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姑苏台的历史风貌,也寄托了对吴元振赴任的期待与祝福,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关怀。

收录诗词(181)

贡师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

  • 字:泰甫
  • 号:玩斋
  • 籍贯:元宁国府宣城
  • 生卒年:1298—1362

相关古诗词

题山水图

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溪南更有山外山,散如浮尘聚如米。

老枫枯栎叶纷纷,下有人家深闭门。

钓丝欲收风浪急,却回双艇来篱根。

老翁曳杖行伛偻,一童负樵一童斧。

笔端意度尽神妙,卷里衣冠自淳古。

商周寂寞经几秦,后来莘渭宁无人。

茫茫耕钓去不已,武陵竟隔桃花春。

形式: 古风

题江阴丘文中山水图

老龙渴饮池中墨,飞上半天成崱屴。

云烟著地凝不开,白昼神驱太阴黑。

笔端巧夺造化功,咫尺峰峦千万重。

长林似洒枫叶雨,虚亭不动松花风。

隔江更有山无数,江上扁舟才半渡。

他年白发许重来,为君别写《容城赋》。

形式: 古风

书河上成安驿

扁舟落日成安驿,驿前危樯密如箦。

岸高浪急不得前,争先进寸复退尺。

须臾缆定心稍安,独据胡床坐深夕。

水边灯影正晶荧,陌上铃声还络绎。

才听打鼓按官船,又见驱车送行客。

揽衣近前试问谁,往来一日多数百。

中原征需苦繁剧,江南转输严督责。

况今使者类狼贪,水陆鲜肥随口索。

致令编户疲差役,生计萧条徒四壁。

已将弱女纳官钱,更遣中男补丁额。

曩时河上几人家,今日飘零竟无迹。

请君置此勿复言,言罢空令愁思积。

几点残星散空碧,船头别我东窗白。

形式: 古风

次赤城驿

老夫辞家今一月,马上行行过冬节。

山空野旷风栗烈,木皮三尺吹欲裂,貂帽狐裘冷如铁。

痴云作雪还未雪,自是天公念驽劣。

上高下高随小驖,裹辔哦诗亦清绝。

人生何苦事羁绁,候吏来迎稍罗列。

入门登堂火微爇,须臾冻解通身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