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苏耽昔隐处为背景,通过“落日”、“孤云”、“青山”、“丹灶”、“橘井”、“湖光”、“林际”、“岚气”、“霞外”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仙气与自然美的世界。
“苏耽昔隐处,落日惟孤云。” 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夕阳西下,天空中仅有一朵孤云飘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青山丹灶前,橘井香氤氲。” 描述了山间的一处丹灶,前有青翠的山峦,后有散发着橘井香气的环境,暗示着这里曾是修炼或隐居之所,充满了神秘与祥和的气息。
“湖光林际断,岚气霞外分。” 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湖光与林木相接的地方被断开,仿佛在空间上形成了一种错落感;而远处的岚气与霞光则在天边交织,展现出一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自然景观。
“仙源不可即,清思徒纷纷。”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追寻,虽然仙源难以触及,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清雅之思的追求与感慨,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精神自由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自然之美以及内心深处对超越现实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