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苑

中国久无伯,阖闾思骋功。

讲蒐开别苑,训武出离宫。

宰嚭应参乘,巫臣实御戎。

鼗鸣深谷应,罝掩广场空。

远曳捎云旆,高弯射月弓。

三驱仪已毕,七伐步还同。

甲骑从舆后,蛾眉侍幄中。

煮胎须紫豹,胹掌得玄熊。

乐事方难极,英图忽易穷。

城迷歌黍客,地属采荛童。

辇道崩秋雨,旗门失晚风。

犬亡晙肆狡,人去雉争雄。

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郁葱。

犹疑见猎火,寒烧夜深红。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长洲苑》描绘了古代君主对军事训练和狩猎活动的热衷。首联“中国久无伯,阖闾思骋功”暗指吴王阖闾渴望效仿古代贤君,施展才能。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讲蒐”、“训武”展现了演习和教导士兵的场景,如“宰嚭应参乘,巫臣实御戎”,提到了重要官员参与其中。

狩猎部分,“鼗鸣深谷应,罝掩广场空”形象生动,鼓声回荡山谷,围猎队伍在空旷的广场上行动。“曳捎云旆”、“弯射月弓”则展示了壮观的射箭场面。然而,随着“三驱仪已毕,七伐步还同”,狩猎的仪式感渐消,转而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

诗中提到的“煮胎须紫豹,胹掌得玄熊”暗示了皇家对珍稀动物的猎取,享乐的背后隐藏着权力的炫耀。然而,好景不长,“乐事方难极,英图忽易穷”,暗示了盛况转瞬即逝,国家运势逆转。

最后,诗人以“城迷歌黍客,地属采荛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贵族不再,田野荒芜。结尾“犹疑见猎火,寒烧夜深红”以夜火余烬象征昔日繁华的终结,给人留下深刻的历史感慨。整首诗以狩猎为线索,寓言了王朝兴衰的变迁。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姑苏台

金椎夜筑西山土,催作高台贮歌舞。

文身泽国构王基,却笑先人独何苦。

铜铺玉槛盛繁华,幻作峰头一片霞。

望处直穷三百里,役时应废几千家。

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

外绕雕龙宛转栏,中施绣凤葳蕤帐。

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

茂苑月来秋佩冷,洞庭雨过夏绡凉。

当窗众妓如仙女,扬袂迎风欲轻举。

人从天上见经过,鸟向云间惊笑语。

日暮横塘花尽开,卷帘台上望王来。

宴舟初自观鱼返,猎骑还从射鹿回。

从登不用持铍队,自列红妆侍高会。

香传罗帕进黄柑,缕切鸾刀供玉鲙。

烛光远落太湖波,惊起鱼龙出没多。

城上乌啼河汉转,此时谁问夜如何。

管弦嘈嘈聒人耳,不闻兵来渡溪水。

欲携西子走登舟,醉倚画筵娇不起。

瞑目无因到甬东,可怜一炬绮罗空。

献楣竟堕仇人计,赐剑应辜谏士忠。

客来试问遗宫路,物色荒凉总非故。

搴衣始信不虚言,满地荆榛见零露。

当年争夺苦劳机,却把江山付落晖。

闻说越王台殿上,如今亦有鹧鸪飞。

形式: 古风

百花洲

吴王在时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

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

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

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堕行尘。

年来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肠欲断。

岂唯世少看花人,纵来此地无花看。

形式: 古风

采香径

晨妆出采芳,零露湿罗裳。

种徙山中品,熏传海外方。

抱筐归蕙径,焚鼎荐兰堂。

未足娱君寝,西施体自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玩花池

桃枝兼杏枝,春色绕宫池。

正爱红繁处,还怜绿净时。

芳香泛幽沚,媚影照清漪。

垂条看妓折,堕萼见鱼吹。

杯涵明月泻,舟逐彩云移。

水流花落尽,君王醉不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