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马烦箠策车驰毂,终岁尘劳常碌碌。
喜闻岩寺在山中,路转清溪入幽谷。
乍行山口疑洞天,穷深一上翻平田。
千层台殿隐林木,四面石壁生云烟。
山僧迎门笑相揖,为语祖师存德迹。
屈指于今八百年,已在西来达摩前。
鹤鸣飞止黄金地,锡杖涌起清凉泉。
境称尚绝名天下,天台石桥乃其亚。
千峰不改岁寒时,一水最怜秋月夜。
半生游学颇艰辛,且向空山老此身。
也知方丈安禅处,解笑东西南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鲜于侁的《题灵岩》,描绘了他游览灵岩寺的所见所感。首句“马烦箠策车驰毂,终岁尘劳常碌碌”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常年忙碌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被山中的岩寺吸引,随着道路深入,景色逐渐变得清幽:“路转清溪入幽谷”,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乍行山口疑洞天”写出山口的奇特景象,仿佛进入仙境。诗人继续攀登,发现寺庙隐藏在层层叠叠的树木和缭绕的云烟之中,显示出其深远与神秘:“千层台殿隐林木,四面石壁生云烟”。山僧的热情款待和对寺庙历史的介绍,让诗人感叹时间的流转:“屈指于今八百年,已在西来达摩前”。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寺庙的自然景观,如鹤鸣、黄金地、清凉泉,以及石桥和秋月夜的美景,赞美灵岩寺的超凡脱俗和天台石桥的次一级地位。诗人感慨自己半生游学辛苦,但决定在此山中度过余生:“半生游学颇艰辛,且向空山老此身”。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接纳,即使在修行之地,也能以开阔的心胸看待世事:“也知方丈安禅处,解笑东西南北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灵岩寺的宁静与历史沉淀,以及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不详
感公行乐处,蚤莫得相思。
人寻载酒地,雨破看花期。
龙却难寻百潭水,地灵长对五峰山。
乡关素号贤夫子,事论今推圣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