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来犹未到金庭,桃杏离披柳已青。
直待斜阳方兴尽,一筇独立紫微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开篇“春来犹未到金庭”,即点出了时间是在初春,但春意尚未完全洋溢至庭院之中,给人以期待与悬念。“桃杏离披柳已青”则描绘了早春景象,其中桃、杏尚未开放,而柳树已经呈现出嫩绿色,生动展现了植物的生长变化。
诗人在等待着“斜阳方兴尽”,直到晚霞散去,才独自一人走向“紫微亭”。这里的“一筇独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孤高自许的情怀,而“紫微亭”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空间,它不仅是物理上的高处,更是心灵的避风港。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这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写照。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
行尽江南有山处,门前隔水是湘东。
老僧支竹面如灰,门闭寒云冷不开。
车马纷纷多少客,端知不是爱山来。
太白仙人白玉篇,逸才清思两难全。
如今貂尾容相续,只恐巴吟不足传。
心若金兰过耳馀,春来还共客东都。
几时却泛清河水,已约荆溪共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