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道中遇雨

半天鸣籁四畴摇,一望翻澜众渴消。

道上逢人堪假盖,水边何事更悬瓢。

农家翠竹编初就,佛国青山步不遥。

借问行行车马客,依稀还叱旧溪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潜山道中遇雨》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时,偶遇细雨的情景。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旅途中的细微观察和感悟。

首句“半天鸣籁四畴摇”描绘了雨前的景象,空中似乎传来阵阵风声,四周的大地在雨前微微颤动,营造出一种即将下雨的氛围。接着,“一望翻澜众渴消”则转而描述了雨水带来的清新与滋润,仿佛一切干渴都被雨水洗净,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道上逢人堪假盖,水边何事更悬瓢”两句,通过诗人与路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旅途中的温暖与便利。即使是在雨中,人们也能相互帮助,共同应对自然的变化。同时,水边悬挂瓢的细节,既体现了生活的智慧,也增添了一抹生活化的趣味。

“农家翠竹编初就,佛国青山步不遥”则将视线转向了乡村与宗教场所,翠绿的竹林与青葱的山峦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最后,“借问行行车马客,依稀还叱旧溪桥”以问句的形式收尾,引人思考。诗人询问过往的车马行人是否还记得这条溪桥,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当下旅程的感慨。这句话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思考,以及对记忆与变迁之间微妙关系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55)

陈子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青口驿楼

众鸟归飞信自繇,红尘才散即清幽。

山围皖伯天连树,人岂庾公月满楼。

欲见长安多似日,蘧然一宿乍宜秋。

只今吴楚东南会,歧路非关历国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竹枝词(其一)

积岁官租此岁偿,青青无土复抽秧。

知他莂尽禾中草,若个丁儿出手强。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枝词(其二)

淮北抛荒已渐多,争乾争雨奈时何。

东庄秫薥西庄麦,愁向南人说稻禾。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枝词(其三)

片片蜻蜓尔但嬉,踰田跨野拣新枝。

蜻蜓未解将身化,撼树西风忆尔时。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