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其四)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

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芳草渡。

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

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

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

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奇怪的是早晨起来,一片花瓣刚刚开始凋零,春天的一半美景被风雨侵袭。
丹山碧水中蕴含着离别的哀愁,即使春天的脚步也无法停留。芳草渡口。
仿佛在呼唤东君,满树黄鹂鸣叫,却突然传来杜鹃鸟的声音。
它在采石矶头报信,惊涛拍岸,寒冷的气氛似乎在恳求春天的庇护。
在阳关的歌声中,画鹢船在东边的沙洲上徘徊。我们再次相遇,不知会在何方。
抚摸着老剑,心中依旧充满雄心壮志,举杯共论古今之事。你即将离去。
你将踏上万里东南的旅程,如同独自支撑天地。祝母亲长寿。
母亲坐在安稳的车驾上,三槐堂上,期待着子孙们穿着彩衣欢庆。

注释

怪:感到奇异或惊讶。
片红:花瓣。
春事:春天的景色。
阳春:温暖的春天。
芳草渡:带有花草的渡口。
东君:古代神话中的春神。
杜宇:杜鹃鸟。
采石矶:地名,长江边上的著名景点。
画鹢:古代装饰华丽的船。
彩衣:节日或庆典时穿的彩色衣服。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词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即将离别的人事变迁感到的无奈和惆怅。

开篇“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几句,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春意初萌,却又带着一丝寂寞,这种感觉恰似友人的离去,给人以无常与不易。

“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两句,则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离别之情。山川美丽,却也藏着离别的忧伤,而春天本应是生长与希望的季节,却又似乎难以停留,这种矛盾的情感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几句,通过描写渡口的芳草和鸟鸣声,表达了作者想要挽留时间、挽留离别之情的愿望,但终究无法阻止时光流逝。

“无端杜宇。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等句,则是在描绘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担忧。

接下来的“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几句,是对友人的离别之情的一种抒发。通过描绘边塞的歌声和鸟儿的徘徊,以此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茫然。

“摩挲老剑雄心在, 对酒细评今古”则是诗人对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忆,同时也是对现实无奈的慰藉。通过饮酒和评价历史来安抚自己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最后,“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等句,是诗人对朋友离别后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像擎举天柱一般,稳健前行,并为其母亲祈求长寿。

整首词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理。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二)和刘朔斋节亭韵

人似梅花,峭玉立、岁寒风节。

新圃辟、种梅千树,幻成南雪。

池碎瀑声荷捧雨,径涵秋影篁筛月。

唤石君、错落坐庭前,红尘绝。嫌聒耳,?筝戛。

慵著眼,俳优狎。但一觞一咏,放怀开阔。

涌地池亭工掩映,擎天柱石觇施设。

待枝头、金颗可调羹,休轻折。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江西持宪节、登高作

薄冷催霜,碧空豁、飞鸿斜度。

□九日、御风绝顶,下看尘宇。

滕阁芳筵笺笔妙,龙山胜践旌旗驻。

料山灵、也要可人游,成佳趣。吹帽堕,羞千古。

题饧字,非吾侣。却坐间著得,煮茶桑苎。

万里寒云迷北斗,望远峰夕照频西顾。

且满浮、大白送黄花,剑休舞。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瑞鹤仙.甲辰灯夕

玉城春不夜。映月璧寒流,烛蕖光射。鳌山海云驾。

拥遨头箫鼓,锦旗红亚。东风近也。

趁乐岁、良辰多暇。

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堪画。

纱笼夹道,露重花珠,尘吹兰麝。歌朋舞社。

玉梅转,闹蛾耍。

且茧占先探,芋郎戏巧,又卜紫姑灯下。

听欢声、犹自未归,钿车宝马。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分水岭

东西水去吼雷霆,左右山排剑戟陈。

天固无心开宇宙,地如有意限江闽。

榆关北辨夷兼夏,剑阁西分蜀与秦。

到底乾坤同一视,舟车何处不通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