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二)赠妇人写字

槛竹敲风初破睡,楚台梦雨精神。

背屏斜映小腰身。山明双剪水,香满一钗云。

炉袅金丝帘窣地,绮窗秋静无尘。

半钩春笋带湘筠。兰亭初写就,愁杀卫夫人。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临江仙·其二·赠妇人写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书房生活和深沉的情感。

"槛竹敲风初破睡,楚台梦雨精神。"

这两句描绘了早晨被竹叶拍打的声音惊醒,心中仍然残留着夜间梦境中的情怀。这里的“楚台”指的是古代美女、才女楚琵瑶的住所,用以比喻诗中的女性形象。

"背屏斜映小腰身。"

这一句则是写到了室内景象,通过屏风反射的光线衬托出女性细腻的小腰身,体现了诗人对女性柔美特质的描绘。

"山明双剪水,香满一钗云。"

这里用“山明”指代清澈的水面,“双剪”则是形容竹叶的修长和整齐,结合下文的“香满一钗云”,可以想象到诗中描绘了一种幽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

"炉袅金丝帘窣地,绮窗秋静无尘。"

这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室内温馨、宁静的氛围。炉火映照着精致的金属网格帐幕,窗外是清冷而不起尘埃的秋日。

"半钩春笋带湘筠。"

这一句中“半钩”形容的是初生的竹笋,“春笋”则暗示了时序和生机。结合“带湘筠”,可以理解为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装饰。

"兰亭初写就,愁杀卫夫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才女卫夫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书写时的那种沉醉与忧伤。这里的“兰亭”指的是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而“愁杀卫夫人”则是说这种美好的场景和文字让人不禁对那位才华横溢的女性有所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丰富的意象以及深远的情怀,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房生活、自然美景以及历史才女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一)

忆昔来时双髻小,如今云鬓堆鸦。

绿窗冉冉度年华。秋波娇殢酒,春笋惯分茶。

居士近来心绪懒,不堪老眼看花。

画堂明月隔天涯。春风吹柳絮,知是落谁家。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倚坐

绣幕罗裙风冉冉,象床毡幄低垂。

兽炉香袅锦屏围。不贪敧钿枕,偏爱倚花枝。

软玉红绡轻暖透,温温翠袖扶持。

正忺安稳坐移时。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二)题道隆观

试凭阑干春欲暮,桃花点点胭脂。

故山凝望水云迷。数堆苍玉髻,千顷碧琉璃。

我本清都闲散客,蓬莱未是幽奇。

明朝归去鹤齐飞。三山乘缥缈,海运到天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除夜

腊月正当三十夜,几人到此惺惺。

一轮明月本圆明。朗然无挂碍,何用问前程。

况有长生真秘□,岁华虽换休惊。

但将歌酒乐升平。尘缘如未了,明日贺新正。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