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荼蘼散雪。到此花谢后,春便消歇。

劫里昆池杨柳,依然柔条,定又堪折。

雕梁得似卢家否,有旧日、红襟能说。

道庾郎、遥赋江南,更为夕阳愁绝。

莫问长安近事,故人幸好在,珍重华发。

可奈花阴,蝶舞蜂喧,又是声声啼鴂。

悬知石老云荒后,尚未忘、照帘斜月。

怨塞鸿、空寄瑶函,不附半轮残玦。

形式:

鉴赏

这首《疏影》由金兆蕃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荼蘼花凋谢后,春天气息逐渐消逝的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开篇“荼蘼散雪”,以“散雪”形象地描绘了荼蘼花凋谢的情景,如同雪花般飘落,渲染出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氛围。接着,“到此花谢后,春便消歇”,点明了春天的终结,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

“劫里昆池杨柳,依然柔条,定又堪折。”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杨柳虽历经劫难,但其柔韧的生命力依旧存在,预示着即使面对困难,生命也能顽强生长。接下来,“雕梁得似卢家否,有旧日、红襟能说”,借用了卢家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旧情的追忆。

“道庾郎、遥赋江南,更为夕阳愁绝。”庾郎是庾信的别称,此处借庾信的诗句表达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和对夕阳西下、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莫问长安近事,故人幸好在,珍重华发。”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年华易逝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惜。

“可奈花阴,蝶舞蜂喧,又是声声啼鴂。”这一句描绘了夏日的生机勃勃,蝴蝶飞舞,蜜蜂忙碌,啼鴂(杜鹃)的叫声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充满了生命力与自然的韵律。

“悬知石老云荒后,尚未忘、照帘斜月。”诗人想象着时间的流逝,石碑上的文字或许会因岁月而模糊,但那斜月映照帘幕的景象,却能永远铭记心中,象征着记忆的永恒。

“怨塞鸿、空寄瑶函,不附半轮残玦。”以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但又感叹信息传递的艰难与不达,如同残缺的月亮,寓意着遗憾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33)

金兆蕃(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纱

昔雨今晴柳渐黄。画阑尽处是回廊。

可堪曲曲似愁肠。

擪笛惯邀莺唱和,卷帘先与燕商量。

好将新月换斜阳。

形式:

浣溪纱

谁向陶轮问夙因。石泉槐火又争新。

何缘沧海不生尘。

忺摘残花红欲泪,怒生芳草碧为茵。

那知同是可怜春。

形式:

八声甘州.省女弟常熟,呈庞郦亭先生

倚东风、徐卷双湖云,春烟点轻帆。

讯年时杖履,寻梅看竹,题满苍岩。

意度醇醪公瑾,诗律少陵严。

并铸林泉乐,百感都芟。

早岁天南旌节,念樱珠笋玉,便解朝衫。

讶陶轮迅转,至竟别仙凡。

苦人閒、白衣苍狗,揽沧桑、剩梦掷松杉。

渔舟稳,许相从否,白木长镵。

形式:

八归.郦翁偕泛舟虞山之麓,过鹁鸽峰翁氏墓庐

溪深柳浅,篱疏松密,臣玉尚有故宅。

窥帘一片波光软,应念液池春閟。草满凝碧。

昔昔暗通蓬岛梦,恨万里、高寒遥隔。

莫更问、残劫龙天,尽许逭泉石。

遐想当年誓墓,山灵知否,黯淡孤臣心迹。

压檐云絮,绕庭霜叶,总是闲愁凝积。

倚烟峦迥峙,好与斜阳吊今昔。

双华表、令威归也,不奈荒寒,空堂风雨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