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赠答诗(其三)

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

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

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

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

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

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

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

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三子赠答诗》之三,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佛教修行与人生哲学的主题。

诗中首先提到“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意味着前生跟随国家的辅佐者,进入深山寻求内心的觉醒与真理。接着,“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表达了不因家族地位和荣誉而束缚内心追求的精神。随后,诗人描绘了“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的场景,强调了修行中的忍耐与对极乐世界的向往。

“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引用了佛教故事,指出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显现智慧与觉醒,如同鸟儿在蛋壳内就能发出声音。接下来,“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表达了在众多修行者中,能够超越自我,获得解脱的幸运。

“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引用了《维摩诘经》中的净名法师,强调了佛法的妙喜与不二法门,即真理的唯一性与普遍性。最后,“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是对修行者的提醒,告诫他们不要过于严肃或轻浮,应保持谦逊与真诚的态度。

“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鼓励人们向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学习,追求无生的境界,即超越生死轮回,达到心灵的永恒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刻哲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述交篇送郭皋旭还平湖

君家在平湖,相识松江上。

风雪古招提,羁离两相向。

我谢孟尝舍,君将茂陵返。

携我归湖居,解衣劝加饭。

平湖先子泽,故旧情欢然。

缱绻相问遗,郭生先礼贤。

寒夜风飕飕,高斋四座稠。

腊拟吴门过,春期粤海游。

淼淼大江还,迟迟玉山度。

我老子非少,焉能任长路。

雪鬓满头白,荔枝千树红。

归人迎客子,重为说南中。

八月高凉道,山车碾秋草。

不嫌逆旅恶,惟觉诗篇好。

折尽庾关梅,还同北雁来。

未寻蓬荜地,孤负菊花杯。

我昨过庐山,白衣受僧戒。

君从胎已斋,旅食忘鲑菜。

我违五岳愿,千里归训子。

君今纳粤妾,有子从此始。

王门一曳裾,赠橐知何如。

千金何足贵,所贵真南珠。

浙水白迢迢,应通南海潮。

寄语湖中旧,音书肯寂寥。

形式: 古风

答旷圆大师罗浮见寄次韵

悠悠浊世内,屹屹青山上。

夜半观日出,空中听鸡唱。

缁衣弄大蝶,朱凤群相向。

独有水乡人,烟波坐惆怅。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四臣咏(其一)丘文庄浚

琼台峙海曲,博奥穷寰宇。

史文繁复系,经义衍犹补。

论道殊耻今,多艺亦侔古。

微特崇文朝,星云灿可睹。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四臣咏(其二)陈文恭献章

白沙溯洙泗,展副真儒名。

应龙能屈信,天爵谢尊荣。

居楼符碧玉,及门尽豪英。

遗范有馀仰,吟写胥神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