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东坡题高风堂屏间

樊口齐安一水间,少年行役鬓成班。

云开甲子三秋雨,日射淮南一带山。

战血浓时云梦远,受恩深处老身闲。

登临莫唱纶巾曲,栖鹘危巢再可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樊口与齐安之间只隔着一条河,年轻的行人因频繁奔波而两鬓斑白。
云层散去,甲子三秋的雨水洗刷着淮南的山脉。
在战争硝烟弥漫时,我远离了云梦之地,如今在恩泽深重之处过着闲适的生活。
登高望远时,切勿吟唱起那关于纶巾英雄的曲子,因为危险的栖鹘之巢已不再遥不可及。

注释

樊口:地名,位于今湖北黄冈。
齐安:古地名,今湖北黄州。
行役:远行劳顿。
鬓成班:形容两鬓斑白。
云开:云层消散。
甲子:古代干支纪年法,六十为一个甲子。
淮南:淮河南岸,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战血:战争中的血污。
云梦:古地名,今湖北荆州一带。
老身:自谦之词,指自己。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赏或眺望。
纶巾曲:典故,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风采,此处可能象征英雄。
栖鹘:猛禽,如鹰。
危巢:高而险峻的鸟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访东坡题高风堂屏间》,通过对樊口齐安两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樊口齐安一水间”,点出两地之间的地理关系,暗示着诗人行程的遥远和艰辛。次句“少年行役鬓成班”则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青春流逝和岁月沧桑的主题。

第三句“云开甲子三秋雨”,以“甲子”象征时间的长久,而“三秋雨”则寓意着历经风雨,暗指人生的坎坷。第四句“日射淮南一带山”,借淮南之景,寓言人生如日出东方,虽有光明,但仍有阴影。

第五、六句“战血浓时云梦远,受恩深处老身闲”,将战乱与感恩交织,表达出在动荡年代中,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登临莫唱纶巾曲,栖鹘危巢再可攀”,劝诫人们不要沉溺于往昔英雄的传奇,暗示着诗人淡泊名利,更愿意过上平淡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项安世作为南宋文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上海寨昔人于此潴水以限北方

原田漫漫不知津,春寨清明思杀人。

雨后烧痕无润泽,烟中日色少精神。

郢城南地沟隍古,海寨东西径遂新。

谁见当时经画意,只今高浪化征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如春堂观赵德麟诗帖因次赵成卿韵

阿麟文采近西京,付与而公翰墨名。

今日如春堂上看,当年遗帖子孙荣。

元丰曲里承平话,小杜诗中战伐情。

济上旧游成一梦,王孙端复可怜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阳罗洑

阳罗洑外黄陂路,滠口湖边孝感河。

钲鼓已通南草市,腥膻欲涴大江波。

家家户外无惊犬,日日辕门有凯歌。

端藉圣朝威德厚,亦烦诸将战功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过秀寄麋秘书

圆峤仙人厌久如,戏求同颖作周书。

半生闻谊亲无路,一日同僚分有馀。

西子湖边春载酒,征官亭上夜分裾。

秋来怀抱知多少,总是归程细细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