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善余公挽诗(其二)

白发归来一笑同,旧游长忆鲁山东。

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联雁塔中。

问舍蜗牛聊老□,□书虿尾不忧穷。

清芬千古无遗恨,空使馀哀入暮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满头白发重聚笑谈,常常怀念在鲁山的旧游时光。
松树和楸树环绕着螺江岸,兄弟的名字连在一起在雁塔中留名。
在蜗牛壳中寻找住所暂且养老,即使生活困顿也不忧虑贫穷。
清雅的名声流传千古没有遗憾,只留下哀思随晚风飘荡。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岁月的痕迹。
一笑同:欢笑相聚,表达重逢的喜悦。
螺江:河流名,可能指具体地点。
兄弟名联雁塔中:兄弟的名字在雁塔(古代学校或名胜古迹中的高塔)中相连,象征成就或纪念。
问舍蜗牛:寓言,比喻寻找居所,生活简朴。
聊老:姑且养老,表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虿尾:蝎子的尾巴,这里比喻书籍,暗示读书为生。
不忧穷:即使贫穷也不忧虑,表现出坚韧的精神。
清芬:清雅的名声。
遗恨:遗留的遗憾。
暮风:傍晚的风,象征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的作品,名为《翊善余公挽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与旧友重聚时的情感交流,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逝、人生变迁以及友情长存的深刻感慨。

首句“白发归来一笑同”透露出诗人已经年纪颇高,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沧桑感怀。"旧游长忆鲁山东"则是回顾往昔,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难忘和留恋。

接下来的“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联雁塔中”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与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共同记忆的珍视。

"问舍蜗牛聊老□"这一句中的“□”字可能是“时”,意在询问那些隐居之士的晚年生活。紧接着的"书虾尾不忧穷"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以及对贫困境遇的超然态度。

最后,“清芬千古无遗恨”表明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对历史的贡献,"空使馀哀入暮风"则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如梦,留下了一丝淡淡的忧郁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情操。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翊善余公挽诗(其一)

弱冠声名翰墨场,一官小试活人方。

二王宾客推清介,半刺规模与善良。

可但仁风薰晋鄙,犹怜奇节老阌乡。

康宁寿考犹馀事,兰玉阶亭久更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喜晴再用闲字韵

风掠游云露远山,长藤竟欲与君攀。

花神解作琼瑶报,野老心如铁石顽。

千树暗春难比富,一枝照眼未应悭。

不须更作含羞态,唤取张卢来共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彭府君夫人罗氏挽诗(其二)

始讶生儿异,那知有母贤。

客无三至感,家独一经传。

恨锁鱼机帐,悲缠马鬣阡。

他年陈五鼎,清昼下云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彭府君夫人罗氏挽诗(其一)

擢秀芝兰畹,来嫔诗礼庭。

好羞贫更洁,寿发短犹青。

秦号封方宠,蓬瀛驾不停。

天风助哀怨,吹雨湿丹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