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次律送蟳

鳞甲错夏物,怀青莫如蟳。

苏公今张华,何微不知音。

入手巨螯健,斫雪隽莫禁。

宛然如玠辈,曾是秉玉心。

蟹因龟蒙杰,酒与毕郎深。

二者不可律,食之当酌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夏日万物繁盛,唯有蟳最念青色。
如今的苏公如同张华,才华出众却无人赏识。
刚抓到的大螯强健有力,像砍雪一样锋利无比。
它犹如美玉般的珍贵,内心纯净如玉。
螃蟹因龟蒙而显得杰出,酒也与毕郎的深情相匹配。
但这两者不能一概而论,享用时还需适量斟酌。

注释

鳞甲:形容夏天生物的外壳。
蟳:一种海鲜,可能指蟳蟹。
苏公:泛指有才华但未被广泛认可的人。
张华:古代才子,此处比喻。
巨螯:大钳子,指螃蟹的特征。
隽莫禁:形容非常锋利。
玠:古代美玉,比喻珍贵或纯洁。
秉玉心:拥有如玉般纯洁的心。
龟蒙杰:龟蒙,古人名,此处借指杰出。
毕郎:可能是某位善饮酒者的名字。
律:比较,衡量。
酌斟:斟酌,适量。

鉴赏

这首诗名为《富次律送蟳》,作者是宋代诗人高似孙。诗中通过对蟳(一种海鲜)的描绘,表达了对美食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将蟳比作夏日中的珍贵之物,其甲壳错落有致,如同青色宝石般令人向往。他以苏东坡和张华的典故,暗示蟳的品质高洁,犹如古代贤士,有着高尚的品格。

诗人赞美蟳的大螯强劲有力,如同斩雪的利器,让人难以抗拒。他还将其比喻为玠玉般的君子,内心纯洁无暇。接着,他提到蟹与龟的联想,寓意蟳的卓越不凡,以及酒与毕郎的深情厚谊,暗示享用这样的美食需要慎重对待,如同品味美酒一般,要适可而止。

整首诗语言优美,借物抒怀,既展示了对美食的热爱,也寓含了对友谊的尊重,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东阁即事

落下休言历,履端吾课闲。

西山晨暂阔,东阁午犹关。

风里那成雪,梅边好近鬟。

春游欲何处,无语对樊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元宵

兵火残民贱摘蔬,海翻云涌乃鱼鱼。

万人遮道看花日,百郡迎年祀灶书。

虽未太平犹足乐,敢违同欲况其馀。

月明天下张灯节,今夜城南走钿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秋湄北来视予,四月六日社园置酒赏牡丹作

风力初低雨意轻,为花何爱一春晴。

回阴莫展丁香结,废闰难催芍药生。

尘土牡丹黄上额,殿台杨柳碧连城。

眼前草木忧欢状,与汝盱衡说旧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绝句

黄眉燕子白两脚,黑头杨柳青数枝。

欲使群虫无翠羽,日燃爆竹坐弹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