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诗人林千之的《塘下》描绘了一幅衰败而静谧的田园景象。诗中通过“一片颓园”、“小圃”、“竹篱”、“蔓引牵牛碧”、“野菜崇生苦藚黄”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凋零并存的景象。竹篱上蔓藤缠绕,牵牛花碧绿,野菜丛生,苦藚黄艳,色彩对比鲜明,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季节更迭和生命的轮回。
“抱叶蝉瘖枯树冷”一句,以蝉的沉默和枯树的寒冷,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衰败。而“衔花鹿去古台荒”则通过鹿的离去和古台的荒废,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兴亡往往关天数,搔首踌躇对夕阳”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沉思考。诗人面对夕阳,似乎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历史的规律以及个人命运与宏观世界的关联,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诗中描绘自然与人生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