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秦淮雪后,一碧成冰,万影都销,凄然赋此

扫微波。泪华冰透,脂痕雪艳消磨。

记一绿流云不断,万红行雨曾过,影儿有么。

官河残粉犹多。葬玉浑教成冢,销金莫更名锅。

懒重问、画船如燕,茜衫如蝶,而今不许,私留月住,谁能暗把春窝。

奈愁何。青溪夜闻鬼歌。

形式: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秦淮雪后的景象,词人通过对微波的扫除,展现出冰雪覆盖下的河水和凋零的花朵,暗示了一种凄冷、消逝的氛围。"泪华冰透,脂痕雪艳消磨"运用比喻,将泪水比作冰晶,昔日繁华的脂粉痕迹被冰雪掩盖,显得格外冷艳而消沉。

"一绿流云不断,万红行雨曾过"回忆起往昔的繁花似锦,与眼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影儿有么"则表达了词人对旧日人物踪迹的追寻,但已无处可觅。

"官河残粉犹多"暗示昔日秦淮河畔的繁华虽已衰败,但仍残留着一些遗迹。接下来的句子中,词人感叹美景不再,连名字也变得粗俗,表达了对昔日风华的惋惜。

"画船如燕,茜衫如蝶"是对昔日秦淮河上热闹景象的生动描绘,如今却只能在心中回味,"私留月住,谁能暗把春窝"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最后,"奈愁何。青溪夜闻鬼歌"以鬼歌渲染出更为凄凉的气氛,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深沉哀愁,以及对秦淮河夜晚寂静中的孤独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秦淮雪后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以及词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题莫愁湖

指垂杨影里,曾住过,六朝人。

奈艳极生愁,琼花过斧,玉树供薪。朱门。

已无双燕,让寻常百姓玳梁存。

红藕鸳鸯消夏,碧桃蝴蝶嬉春。香魂。水为传真。

化一朵,石城云。算只有当年,破瓜时候,略皱眉痕。

湖名。未同西子,笑伊家常对若耶颦。

闻道年年风月,管租更有王孙。

形式:

蝶恋花.翠微亭

绝顶天风闻粥鼓。红笠青鞋,小伴枯禅住。

万点愁来如密雨。和鸦飞满无人处。

六代离宫留寸础。玉砌雕阑,付与东流去。

二水三山都易主。斜阳尚恋前朝树。

形式:

六州歌头.金陵吊古

金陵雪后,来访帝王家。龙和虎,莺和燕,豕和蛇。

剩栖鸦。

此日经行处,白门市,青溪埭,红板路,乌衣巷,寂无哗。

欲问秦淮,旧院烟笼水,水更笼沙。

甚当年商女,沦落也天涯。一曲琵琶,后庭花。

念陵十一,楼十四,阑十二,暮云遮。

鹦鹉墓,麒麟冢,草交加。树槎牙。

废苑都栽菜,新编出,竹篱笆。

儿女泪,英雄血,尚留些。

不解长江何意,浑淘尽、六代繁华。

但凭高希望,斜日大如瓜。吹起寒笳。

形式: 押[麻]韵

离亭燕.独行金陵山水间,赋此凭吊

过了降旗无数。留着酒旗如故。

儿女英雄哀怨事,都付吴船白纻。

天堑险何曾,多少渔翁飞渡。山是愁痕吹聚。

水是泪痕流做。青史成堆堆不了,堆作几堆黄土。

如此好江南,让与斜阳来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