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义山弟

捧檄出帝京,驾言返故乡。

经途眷吴会,去国经沅湘。

分符在蛮郡,道路阻且长。

亲交徒怅望,谁与倾壶觞。

眷怀骨肉情,迢迢上河梁。

零雨忽朝降,重云覆前冈。

车徒叹寂寞,行李减辉光。

酌酒更相劝,临岐意徬徨。

垂杨未堪折,惜别牵衣裳。

牵衣难久留,伫立同含愁。

含愁亦何为,棣萼空绸缪。

委身婴世网,聚散宁自由。

荆枝怨分植,雁影悲孤游。

弹冠慕郡邑,俄焉南荒投。

简书益敦我,俯仰增离忧。

离忧日以积,进退两无策。

舍我琴瑟欢,寻彼魑魅迹。

䍧牱尊夜郎,罗施雄鬼国。

溪洞恒尘昏,苗蛮易反侧。

滇南与岭右,所在尚兵革。

驱驰荒落间,一官类迁谪。

迁谪休歔欷,君命安敢违。

惟念同怀人,少壮多别离。

家居失丧乱,宦游隔京陲。

况此徼外行,后会谁豫知。

行者疲津梁,居者虚房帷。

春草既憔悴,秋风弥凄其。

金门称大隐,臣朔常苦饥。

苦饥且勿哀,侍从誇翘材。

联步升玉墀,秘书窥芸台。

著作拟迁固,词赋陋邹枚。

立言苟不谬,千载钦良才。

何必感离索,皇皇赋归来。

归来良足思,悬车固有期。

祖帐荣汉廷,二疏诚知几。

庸庸守边鄙,忠信恐见疑。

崦嵫渐以逼,拂衣须何时。

白首依故园,犹得乐埙篪。

万里自兹别,珍重无他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陆世楷所作的《别义山弟》,通过诗人离别兄弟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捧檄出帝京,驾言返故乡”描绘了诗人接到命令离开京城,返回家乡的情景。接着“经途眷吴会,去国经沅湘”则描述了诗人沿途经过的江南地区,以及穿越沅湘水道的艰难旅程。这一部分展现了诗人离乡背井的艰辛与不舍。

“分符在蛮郡,道路阻且长”点明诗人被派遣到偏远的蛮郡任职,路途遥远且充满困难。接下来的“亲交徒怅望,谁与倾壶觞”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无人倾诉的孤独感。

“眷怀骨肉情,迢迢上河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即使在长途跋涉中,心中仍挂念着家人。随后的自然环境描写“零雨忽朝降,重云覆前冈”,通过恶劣天气的渲染,增加了旅途的艰难与内心的沉重。

“车徒叹寂寞,行李减辉光”描绘了旅途中同伴的哀叹与行装的黯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失落。最后,“酌酒更相劝,临岐意徬徨”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分别之际的劝酒与不舍,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面对人生变故时的无奈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复杂心态,既有对功名的追求,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收录诗词(33)

陆世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墨江歌

凌江之水淡无色,鉴彻纤尘不可匿。

斜阶以下即浊流,其水黝黑命以墨。

凌水自洁墨不侵,分流数里犹湜湜。

世人爱墨不爱凌,就中有蜮谁能识。

漳溪染足此染心,中兹毒者何其深。

相逢矢口说冰檗,一杯才酌百虑淫。

投珠馈璧未快意,雌黄青白时相寻。

眼前故人尽魑魅,知已惟有籯中金。

吁嗟乎滥觞之波曾几年,滔滔天下皆溺焉。

独清岂能挽众浊,石门况复有贪泉。

形式: 古风

宝扛行

逆臣雄据西南际,跋扈居然自称帝。

骄蹇由来非一朝,邸中服物多奢丽。

王师百万困滇城,城门夕闭宫朝清。

可怜珠玉焚不尽,满宫玩好犹充盈。

珠玉全归将士橐,玩好虽存亦零落。

进献喧传宝扛名,那知人物同萧索。

细腰宫女半鸡皮,傅粉伶人鹤法垂。

此辈岂堪充殿陛,坐令道路费驱驰。

道路驱驰一何亟,夫舆舁送疲民力。

牙床石榻青铜屏,挛步偻肩喘不得。

逆臣据滇岁未久,安得穷搜诧希有。

应是前朝黔国遗,掌握百年归唾手。

沐公功业炳丹青,白蛮黑?咸来庭。

后人席宠渐喻等,器制或恐乖常经。

要知总属亡国物,得此讵足昭威灵。

皇家不贵珍奇类,万里徒劳贡阙廷。

形式: 古风

马船行

南人使船如使马,北人用马还用船。

将军驱马一万匹,载马直须船一千。

千船费金约五万,其价始与马等焉。

粤中盗贼利舟楫,千顷苍茫凌一叶。

江村遥望隔波涛,骅骝虽健难近蹑。

北师藉马方成功,岂知马更藉船通。

何如用船且舍马,伏波横海名犹雄。

黄金费尽龙媒蹶,残枥萧萧閒厩卒。

马船已朽马骨高,朝汉台边嘶夜月。

形式: 古风

虫异

仲冬之月百虫蛰,忽有异物从空来。

细如狗蚤大鳖虱,所至辄为仓廪灾。

虫本化生亦由湿,假之羽翼恣飞集。

轻于尘雾远忽踰,锐若针芒坚已入。

昨年亢旱良可哀,盖藏竭矣租赋催。

幸今有收又侵耗,害同雀鼠尤壮哉。

或云降罚皆凶人,空中驱遣似有神。

师巫祈禳颇能验,讹言或亦由愚民。

古来物变不胜穷,穆王军士成沙虫。

干戈连岁多暴骨,得无怨骨成鬼雄。

此虫曾未见经史,纷纷臆说从兹起。

上天休咎岂易知,勤修人事灾应弭。

有虎勿捕蝗勿驱,至诚所感异类孚。

彼苍降鉴神亦听,区区祷祀何为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