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达在明朝时期的一次九曲溪畔的清雅游历。首句“久欲逃名未得逃”,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世俗名利的渴望与逃避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方将踪迹寄亭皋”一句,展现了诗人暂时将自己寄托于自然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缘林诘曲宁嫌远,有杖支持不厌劳。”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深入林间,不畏路途遥远,手持拐杖,乐此不疲地探索自然之美的景象。通过“宁嫌远”和“不厌劳”的表述,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薄雾盈畴封径窄,清风随步陟山高。”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薄雾笼罩的田野中,道路狭窄,但清风伴随着他的脚步,引领他攀登至高山之巅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武夷九曲尤堪玩,细咏遗歌散郁陶。”诗人将这次游历与著名的武夷九曲溪相提并论,表示这次游历如同品味一首遗世绝唱,能够化解心中的忧郁与疲惫。这里的“细咏遗歌”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通过自然之美的体验,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充满诗意的自然之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