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

堂上仙翁去不回,升阶愁见旧屏帏。

蓼莪未读眉先蹙,霜露初寒泪已挥。

几夜音容随梦散,半生菽水与心违。

若教化得辽东鹤,莫待千年及早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失去亲人后的哀伤与思念之情。首联“堂上仙翁去不回,升阶愁见旧屏帏”中,“仙翁”一词赋予了逝者超凡脱俗的形象,而“去不回”则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愁见旧屏帏”则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老人面对逝者留下的物品时的哀痛心情。

颔联“蓼莪未读眉先蹙,霜露初寒泪已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蓼莪是古代哀悼亡亲的诗歌,这里借指未完成的悼念,而“未读眉先蹙”形象地描绘了老人在想起逝者时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同时,“霜露初寒”既指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泪已挥”则直接表达了老人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

颈联“几夜音容随梦散,半生菽水与心违”则将情感推向更深的层次。老人在梦中追寻逝者的音容笑貌,却只能在梦中相见,醒来后一切又归于空虚。而“半生菽水与心违”则表达了老人在一生中虽尽心尽力照顾家人,但最终仍未能完全满足内心对家人的渴望与爱意,留下遗憾。

尾联“若教化得辽东鹤,莫待千年及早归”则是对理想的寄托与期盼。辽东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能预知生死,此句表达了老人希望如果能够像辽东鹤一样预知生死,那么就不必等到千年之后才回来,暗示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丧亲之痛的深沉与复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送广东方宪使入京

万里遥瞻尺五天,梦魂先到御阶前。

袖中奏稿皆民瘼,担上行囊只俸钱。

旌节晓冲梅岭雨,轩车寒带蓟门烟。

重来莫负南人望,要见贪泉变醴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同钱户部登山

使节遥临曙色开,苍苔白石路崔嵬。

藤萝绕涧峰千尺,松竹当窗酒一杯。

鸟识歌阑随客散,鹤知茶熟伴僧来。

四郊莫道无荒土,还有饥寒遍草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王侍郎一宁留别浚县魏少尹

肺肺垂杨渺渺河,平川驿里暂经过。

白头天使乡情好,青眼仙郎旧话多。

候吏几人沙上立,新诗八句酒边哦。

知君共有苍生念,细说民艰奈晚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诸儿灯下请说书因以示之

家居通德旧儒门,南渡衣冠十代孙。

阙里经书皆实行,考亭章句尽真言。

犁牛曾见生骍犊,良马还期出大宛。

岁月无情容易过,莫教人笑改金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