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贵人池沼多鱼鳖,好佛经年不杀生。
恶少家奴苦相负,时时钩擉恣煎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对比鲜明的社会现象。首句"贵人池沼多鱼鳖"暗示了富贵人家的生活富足,他们的池塘里鱼类丰富。然而,接下来的"好佛经年不杀生"则揭示了这些贵人信奉佛教,主张慈悲为怀,多年不杀害动物,尤其是对鱼鳖这类被视为生命的存在。
然而,诗的后两句"恶少家奴苦相负,时时钩擉恣煎烹"则揭示了社会另一面的残酷现实。那些地位卑微的恶少和家奴,却因为主人的宽容,得以随意捕捞这些池中的生物,用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公和道德伦理的冲突,以及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俚歌的形式,以小见大,展现了元代社会的复杂面貌,既有贵人的仁慈与信仰,又有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挣扎。
不详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故都空有废残城,天历人家学避兵。
今日街衢却依旧,栅门全毁堑填平。
晓携儿侄拜先垄,常恐重来径路迷。
马上举鞭频指示,石碑东畔绿杨西。
杨柳萧条花树稀,风光毕竟属春时。
更过几日来相赏,杜宇声催绿满枝。
醉人驰骤紫叱拨,游女摇曳双秋千。
争笑书生常蹙頞,不关名利谩华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