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隐卷

生来恬世味,何处避尘諠。

曲涧通前浦,孤峰落远村。

汲泉浇竹祖,倚石操桐孙。

馀惠兰坡上,犹闻过客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首句“生来恬世味”,开篇即点出隐士对世俗生活的淡漠态度,他不为名利所动,心性平和。接着“何处避尘喧”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

“曲涧通前浦,孤峰落远村”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风光,曲曲折折的山涧与远处村落的景象,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示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汲泉浇竹祖,倚石操桐孙”则更深入地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细节。汲水浇灌竹林,倚靠岩石弹奏桐木琴,这些日常活动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然。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隐士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最后,“馀惠兰坡上,犹闻过客言”一句,以兰花坡上的余香比喻隐士的美德,即使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他的高尚品质仍能被后来者感知与传颂。这不仅是对隐士人格的高度赞扬,也是对隐逸生活价值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26)

黄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落花次见素先生韵

风飘万点眼全惊,晓日翻鸦人扫城。

身到汉宫轻点额,意传羌笛久闻声。

可怜碧草还春色,却讶东风也世情。

历乱阶前平鸟篆,真看绿字锦苔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金山寺

望入禅林日已曛,六时钟磬隔舟闻。

忘形鱼鸟居相近,倒影楼台画未分。

万顷洪涛天接水,一帘飞雨阁留云。

老僧细话前朝事,指点穹碑带藓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壶阴太史寓庆寿寺林方斋太史以诗贺之因次其韵

自昔蓬莱隔世尘,先生清赏与时新。

偶从万劫修来地,暂寄三生见在身。

树泛鸟声风度曲,窗横梅影月传神。

卜邻元是他年志,何幸追陪笑语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醉翁亭

六一清风自古今,琅琊深处共追寻。

何人更续丰亭记,有客能传沈氏琴。

半壁云归千树暝,两峰泉泻一泓深。

莫言旧事销沈尽,碑碣文章倚晚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