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遁泽惠豆粟韵(其一)

民曰同胞岂异根,万殊皆自一本分。

烧萁舂粟不忍听,诗翁感慨何忧勤。

我有儿拳莲实中,共房??笑秋风。

平铺春色殷勤种,终鲜它年又怨公。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们常说我们同根同源,万物虽异但都源自同一根本。
听到焚烧杂草和谷物的声音让人难以忍受,诗人先生感怀其中,何须忧虑劳苦。
我有个孩子在莲蓬中成长,与莲子一起欢笑面对秋风。
我用心种植春天的色彩,期待未来不会有人再因我的辛勤劳作而抱怨。

注释

同胞:指同一民族或种族的人。
异根:不同的根源或起源。
一本分:共同的根源或基础。
烧萁:焚烧杂草。
舂粟:捣碎谷物。
感慨:深感感慨。
忧勤:忧虑辛勤。
儿拳莲实:比喻孩子的成长。
共房??:莲子在莲蓬中生长。
笑秋风: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平铺春色:广泛种植春天的花草。
殷勤种:用心栽培。
终鲜:最终很少。
它年:将来。
怨公:抱怨你的辛勤劳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通过对农事和亲情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珍视与感慨。

"民曰同胞岂异根,万殊皆自一本分。" 这两句开篇指出人类都是相同血脉相连的存在,不论外在差异如何,都来源于共同的根本。这是对人间关系的一种理想化表述,强调了天下为公、同胞情谊的重要性。

"烧萁舂粟不忍听,诗翁感慨何忧勤。" 这两句转入具体的情境,描写农事中的辛劳与悲酸。"烧萁舂粟" 指的是农民在田间除草和舂米的艰苦劳作。诗人对于这些声音感到不忍心听,是因为它唤起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忧虑。

接下来的 "我有儿拳莲实中,共房笑秋风。" 描述的是家庭中的温馨场景。诗人提到自己家中的孩子手捧着莲子(莲实),与家人共享屋檐下的欢乐时光,以及面对秋风的愉悦心情。这部分充满了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平铺春色殷勤种,终鲜它年又怨公。" 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农业劳动的尊重与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平铺春色" 形容春天里土地上铺满了希望之色的景象。"殷勤种" 表示农人的辛勤播种,希望获得丰收。而最后两字 "终鲜它年又怨公" 则是在表达即使如此努力,有时仍会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遭受损失,从而对命运产生埋怨之情。

整首诗通过平和的语调、贴近生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农业劳动以及家庭美好的态度。诗中的语言质朴无华,却充满了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遁泽惠豆粟韵(其二)

秋深万物尽归根,五谷从来不解分。

以长而食了无事,南山有种何曾勤。

遁泽真情在句中,薄俗三叹曹刘风。

识得异形同一气,应无管蔡怨周公。

形式: 古风

夜观野舟浩歌有感

康衢久寂寞,击壤音微茫。

南风启箫韶,拜手赓明良。

周衰二雅废,凤兮歌楚狂。

楚狂已再变,三闾竟哀伤。

俯仰千载后,嗟嗟情性荒。

梁选尚远思,渊明粹而庄。

开元生李杜,我宋推苏黄。

宗派亦沦坠,纷纷师晚唐。

吟骨不淳古,记魄不自强。

雕镂心肺苦,何曾徵宫商。

濂翁著和澹,感兴开紫阳。

紫阳尚六义,六义兴已亡。

郑卫日盈耳,冰炭搅我肠。

章贡有奇士,野舟刊名章。

古城夜酌句,正义尤洋洋。

游谈到巍荡,百世流遗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夜宿赤松梅师房

梅师有松度,萧散意态真。

皮冠簪白雪,布褐贮阳春。

房计任简淡,了无一虑尘。

茶一碗,酒一尊,熙熙天地一闲人。

名山浮爽秀,朝暮瀹尔神。

餐霞炼日气,井灶求遗珍。

希夷仙境本不远,何用抱朴终其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拍手行

五云缥缈护天关,舆金辇宝来如山。

上有封题三道印,多是中朝清要官。

一膏一缕尽民命,荆箠新痕蚀旧瘢。

东麾西节步霄汉,公私赤立生意悭。

年谷丰时无盖藏,那禁水旱相摧残。

黄馘槁项卧沟壑,獾奴狼子生狂贪。

辍耕太息鸿鹄志,乘牛读史需时艰。

忽如妖禽啸清晓,泥丸初不劳惊弹。

何人把玩张声势,直令聚蚋奔醯酸。

竹兵乌合本儿戏,伍籍久蠹心先寒。

吁嗟身世狭于掌,北望神京双泪潸。

国家有纪谁敢犯,济彼德惠防民奸。

何曾假借污暴手,病入心膂何时安。

堂堂正气不久熄,自古东南多造端。

谁出华山拍手笑,袖中三尺山河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