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出自宋代朱熹的《沧州精舍联》,在诗中,朱熹以深邃的哲思和文雅的语言,探讨了道与迷、朋与误的主题,展现了其对人生、社会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这两句诗,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探索真理的艰难。"道迷前圣统",意指追寻大道的过程中,前人所建立的道德规范和传统体系可能会让人迷失方向,因为真理之路往往充满歧途和诱惑。"朋误远方来",则暗示了在追求真理的旅途中,朋友或同伴的误导可能导致我们偏离正轨,走向错误的道路。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提醒人们在探寻真理和道德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外界的干扰,坚持自我,不被迷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朱熹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困惑和挑战的深刻理解。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鼓励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坚守本心,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