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何薳所作,名为《章序臣得铜雀砚属余作诗》。诗中借古喻今,以铜雀砚为载体,抒发了对历史兴衰、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阿瞒恃奸雄,挟汉令天下”,借曹操(阿瞒)之事,讽刺那些凭借权术和奸诈统治天下的野心家。接着“惜时无英豪,磔裂异肩踝”表达了对缺乏真正英雄人物的惋惜,暗含对当时社会缺乏正直领袖的批评。
“终令盗坏土,埏作三台瓦”描绘了奸佞小人破坏国家根基,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景象。“虽云当涂高,会有食槽马”则比喻那些看似高位显赫的人,实际上却如同供奉在马槽旁的马匹,毫无实际价值。
“人愚瓦何罪,沦蛰翳梧槚”表达了对无辜受难者的同情,认为他们不应因为时代或环境的恶劣而遭受不幸。“锡花封雨苔,鸳彩晦云罅”描绘了美好事物被遗忘或埋没的景象,象征着才华与美德的不被重视。
“当时丹油去,实非谋诸野”暗示了某些事情的发生并非出于本意,可能有其复杂的原因。“因之好奇士,探琢助挥写”表达了对有才能之人的赞赏和支持。“归参端歙材,坚泽未渠亚”赞美了这些人才的品质和能力。
“章侯捐百金,访获从吾诧”讲述了章侯为了得到珍贵的铜雀砚,不惜花费重金,体现了对艺术珍品的珍视。“兴亡何复论,徒足增忿骂”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无奈,认为讨论过去已无意义,只会引起人们的愤怒和责骂。
最后,“但嗟瓦砾微,亦以材用舍。徒令瓴甓馀,当擅琼瑰价”表达了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非凡价值的感慨,以及对人才被忽视的遗憾。“士患德不修,不忧老田舍”则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担忧不应是物质上的贫乏,而是道德上的缺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性、艺术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