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徐恕宣城寄别

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

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

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

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所作,名为《答徐恕宣城寄别》。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怀古潸然老泪流”,诗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不禁老泪纵横。这是因为岁月匆匆,往事如烟,而个人的年华也随之逝去,难免感慨。

“依稀见月喘吴牛”,这里的“依稀”意味着模糊不清,“见月喘吴牛”则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在古代文学中,常用“吴牛”来指称家乡或故土,这里的“喘”字,用以形容诗人的心情之沉重。

“客乡时序留如燕”,诗人在异乡漂泊,时间流逝得像燕子一般迅速。这里的“留如燕”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渴望。

“学舍风波小似舟”,这句比喻诗人的处境就像是小船在风波中摇摆,表达了学业或生活上的不稳定和困顿。

“已恨浮云无巧夕”,诗人对于过往未能如愿以偿的机会表示惋惜。这里的“浮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生,而“巧夕”则是指那难以捕捉的美好时光。

“未知后月可中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明年的中秋是否能与亲朋好友共度,目前还不得而知。

“徐卿忽寄新诗札”,这里提到的是诗人的朋友徐恕(卿)突然寄来一封信件,其中包含了新的诗作。

“正倚双溪叠嶂楼”,这句描绘了诗人当时的环境,他正倚靠在有两条溪流和层叠山峦的楼阁中。这是一个静谧而又带有几分豪迈的景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未知命运的忧虑。同时,它也反映出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感和对知识学习的不稳定感。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董静传挂冠四圣观

静挼秋渌洗荷衣,问隐孤山只鹤随。

得酒可谋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

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

莫对梅花谈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赏桂

秋来常为桂花忙,叶叶西风粟粟凉。

奎甫宅中开四树,儒珍园后粲孤芳。

小山招隐人空老,朗月当庭影亦香。

可必明年能赏得,一觞且醉此花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道场山

山行龟背路羊肠,伏虎禅师古道场。

老木阴中安御座,白云堆里抚僧床。

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撑界夕阳。

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风和雨动天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四郊皆积水,鸣雁一何多。

随处沙头宿,常时月下过。

弟兄求口食,羁旅困风波。

寄语支更者,芦深有网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