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任长安过灞桥(其二)

闻道长安不易居,折腰元亮意何如。

送迎忙似桥边柳,莫笑邮亭绿影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篯的《调任长安过灞桥(其二)》表达了对长安官场生活的感慨。首句“闻道长安不易居”暗示了长安作为政治中心,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不易长久居住。诗人以“折腰元亮”暗指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元亮是陶渊明的字,他曾经拒绝官场,选择归隐,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繁杂官务的思考。

次句“折腰元亮意何如”,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询问自己是否也能像他那样坚守初心,不为官场琐事所累。这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由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送迎忙似桥边柳,莫笑邮亭绿影疏”描绘了长安官场中送往迎来的繁忙景象,如同桥头的柳树随风摇曳,无暇停歇。诗人提醒自己,即使邮亭(驿站)的绿色身影显得稀疏,也不要嘲笑或轻视,可能这是官场常态,需要淡然处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感受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长安官场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官场生活的洞察,也有对自我价值观的坚守。

收录诗词(4)

张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即事感怀

西望仍烽火,还山苦未能。

贫驱儿学吏,病鍊我成僧。

风月清双袖,须眉白一镫。

吟秋诗草拙,翻累故人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襄阳感怀

汉江北望首重搔,听唱《铜鞮》又几遭。

万里乡心摧断柝,一镫寒影上征袍。

残碑有客谈羊祜,锦字何人寄窦滔。

底事津梁累行役,萍踪合是半生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留别王味兰学博

饥乌堕水寒雁飞,雪花冻涩游子衣。

主人有约留十日,消寒高会红炉围。

我思寒士之寒消不得,庆厦何处遮荆扉?

高堂已极倚闾望,债帅况有旁人讥。

猪肝那屑累安邑,湖风猎猎催人归。

我归我贫岂能逐,菽水为乐亲心怡。

男儿抑郁困乡里,有泪不肯穷途挥。

高歌一曲谢知己,萧然补被行骖騑。

形式: 古风

堂堂

堂堂白日去如何,搔首西风客感多。

尺地寸天今版籍,披荆斩棘古关河。

雪山轻重关严武,粤国兴衰问赵佗。

莫漫请缨谈壮志,登坛三十已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