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饯学舟老先生之武陵

疾风吹云云不裂,南纪酣酣三日雪。

辰阳冷掾故不冷,破帽棕鞋来作别。

先生自是我辈人,锦袍丹绂曾青春。

黄金筑台不肯上,水晶宫中一角麟。

一朝忽著儒冠起,泛宅浮家五千里。

系船花岸茹蒸霞,为展皋比说诗礼。

宣尼未始三年淹,我亦鸣榔下湘水。

萧云曹志上所知,铨量当遣教五溪。

先生行止无不可,瓜期况尔来迟迟。

问君此行何所之,武陵思我还当归。

是间少长致足乐,采花食实薪桃枝。

落日天低洞庭野,木叶萧萧风上下。

留君小住君掉头,前有十浆先馈者。

苍苍烟水解迷人,莫倚川原物色新。

汉家会有蒲轮使,珍重修程稳致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即将前往武陵的老先生的送别之情,充满了对先生才情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旅途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疾风吹云云不裂”,以疾风喻时光之快,云不裂象征着先生的坚韧不屈。接着“南纪酣酣三日雪”描绘了南方寒冷的冬景,预示着旅程的艰难。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先生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温暖与热情,“辰阳冷掾故不冷”。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先生的衣着和行为,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对学问的热爱。“锦袍丹绂曾青春”、“黄金筑台不肯上,水晶宫中一角麟”表现了先生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而“一朝忽著儒冠起,泛宅浮家五千里”则展示了他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系船花岸茹蒸霞,为展皋比说诗礼”描绘了先生在旅途中仍不忘教授知识的情景,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随后,“宣尼未始三年淹,我亦鸣榔下湘水”表达了诗人对先生智慧的敬仰,并暗示自己也愿意追随先生的脚步。

“萧云曹志上所知,铨量当遣教五溪”表明了先生将前往武陵,传播知识,影响当地。最后,“先生行止无不可,瓜期况尔来迟迟”表达了对先生旅途平安的祝愿,同时也期待先生能早日归来分享旅途的收获。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先生高尚人格的赞美,也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更有对知识传播的热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老先生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敬意。

收录诗词(61)

程钜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又号远斋。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 号:雪楼
  • 籍贯:建昌(今江西南城)
  • 生卒年:1249年—1318年

相关古诗词

寄阎子静唐静卿二翰长

故人天上近何如,白玉堂中足宝书。

烛彻宫莲三鼓后,露漙仙掌九秋初。

江湖政共丹心老,鱼雁全如绿鬓疏。

西北阑干天咫尺,欲乘黄鹤却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卢疏斋就以赠别二首(其一)

百川昼夜流,万折不能止。

群山势崩奔,终古乃在此。

人生费推挽,三叹中夜起。

潇湘有佳人,朗月鉴秋水。

思之不可见,旷若隔千祀。

相逢在岁晏,使我寝食美。

又言当远别,东去数千里。

何由小踌躇,招招彼舟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次韵卢疏斋就以赠别二首(其二)

芥拾琥珀针,不言自相得。

留君我无辞,送君我无力。

愿君加餐饭,努力崇明德。

江空馀深寒,出入慎扶翼。

梅花照清颍,梦寐耿玉色。

矫首东南云,金门幸回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舜举画棠梨练雀

霜晕棠梨脸,风梳练雀翎。

含毫心欲醉,开卷眼还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