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煌乐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翻译

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汉使苏武拄着大汉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汉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注释

紫塞:北方边塞。
皂雕:亦作“皂鵰”。
亦作“皁雕”。
亦作“皁鵰”。
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què),觉来泪满天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的画面。首句“角声吹彻梅花”以角声唤醒冬夜的寂静,梅花虽在严寒中绽放,却显得孤独而坚韧,象征着戍边将士的坚韧不屈。次句“胡云遥接秦霞”将边关的云彩与内地的晚霞相连,暗示了两地间的遥远距离和思乡之情。

“白雁西风紫塞”描绘大雁在秋风中向西飞过边关,紫塞则增添了苍茫的色彩,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荒凉。“皂雕落日黄沙”进一步渲染了夕阳下黄沙漫天的景象,雕鸟的形象也寓示着边关的雄浑与壮丽。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通过汉使放牧和匈奴女子弹奏琵琶的场景,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边关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两句“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诗人借梦境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醒来时泪水洒满天涯,情感深沉而感人。

整体来看,这首《燉煌乐》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情感内涵,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边关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慨。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禺山传五岳山人任少海书札兼致问讯因忆

五岳山人相忆,八行书札遥通。

吹箫夜郎月下,采药白帝云中。

尘世英雄易老,浮生踪迹难同。

张衡《四愁》吟断,宋玉《九辩》悲穷。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长干三台(其一)

雁齿红桥仙舫,鸭头绿水人家。

邀郎深夜沽酒,约伴明朝浣沙。

桃叶波横风急,梅根渚远烟斜。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长干三台(其二)

日出秦楼南畔,春深宋玉东家。

帘细眼波易透,窗疏眉语难遮。

莫问河阳消息,不是长安狭邪。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长干三台(其三)

绛树纤腰斗柳,碧玉芳年破瓜。

波上袜罗回雪,风前唾袖生花。

自有石城艇子,不须油壁香车。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