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道人画

山中种木围书阁,无数好枝生屋头。

白浪吹云湖艇晚,青松含雨石窗秋。

赋诗当似韩宣子,作器定从樊敬侯。

更爱小亭深树里,竹根洗砚细泉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山中种木围书阁,无数好枝生屋头”以山林为背景,巧妙地将读书的雅趣融入自然之中,木与书阁的结合,既体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也寓意着知识与自然的交融。接下来,“白浪吹云湖艇晚,青松含雨石窗秋”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傍晚时分湖面上波光粼粼、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秋日里青松在雨后的清新与生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赋诗当似韩宣子,作器定从樊敬侯”两句,诗人以韩宣子和樊敬侯为例,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与理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古代的名士一样,既有深度又富有情感,展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更爱小亭深树里,竹根洗砚细泉幽”则将视角转向了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小亭深处,竹影婆娑,泉水潺潺,这样的场景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在心灵上带来了一种宁静与平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艺术创作的深情寄寓,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9)

陶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醴城时奉诏两广求贤作

奉使南来过醴城,春风得得马蹄轻。

鸟飞绿树阴中去,人在白云堆里行。

巫峡有山千嶂出,湘潭无雨百花明。

行行不厌登临倦,欲振荆阳滞璞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寓崇德青镇

南亭桥下水无波,独客扁舟试一过。

抚景自惭佳句少,思亲还恨别情多。

东风燕子穿花雨,落日渔郎起棹歌。

却上高篷望西北,青山云影共嵯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凌孝子歌

凌孝子,渥洼种,鸑鷟姿,金精玉魄蕴藉骨与肌。

老蠙秀毓明月颗,浊海挺出珊瑚枝。

十五志学富文史,灯火夜夜藏书帷。

二十应门足宾客,交游往往称白眉。

凌孝子父典粟人,捏词一朝逮系归。

京师仰天哀号眼流血,突地吼急心剜锥。

重明不照覆盆底,壮气直拂青云涯。

上书欲雪父非罪,父罪既释身先萎。

水航陆走有馀苦,风餐雨宿无良医。

天公与才不与寿,吾党堪恨仍堪悲。

凌孝子,死绝奇,生年未永人见推。

乡邻闻讣杵不舂,亲戚奔丧泪再麾。

白杨风悲云惨淡,蕙帷月冷香逶迤。

空怀手提如意舞,无复梦把连环持。

鹊巢伶俜哀锦树,琴弦断绝凋朱丝。

呜呼月溪篆周郎引於公辞,当时三绝人见之。

石湖大篇又超迈,东柯八句同追思。

香名脍炙众人口,风烈照耀群贤诗。

呜呼半隐老材力薄人品卑,纵有空言何所施。

笔力既无扛鼎势,文藻适足为时嗤。

愿求当世采风者,表而出之天下知。

不然排云叫阊阖,请树绰楔光门楣。

遂令首行身朽誉不朽,簉迹二十四子肩相随。

卓哉簉迹二十四子肩相随,天荒地老磊磊落落名声垂。

形式: 古风

天清宫

青鸟曾传海外书,瀛洲消息近何如。

烧丹既悟神仙诀,避地何妨水竹居。

石子种来都化玉,药苗分出半登蔬。

天坛月冷秋如水,夜夜吟风起步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