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示儿

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

贫须依稼穑,老不厌山林。

有酒无馀愿,因闲得此心。

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简陋的屋门前清扫足迹,整日抱着膝盖低声吟唱。
贫穷时应依靠农耕,年老后更不愿离开山林。
有酒就满足,无他所求,悠闲中找到这份心境。
清晨漫步西园,欣赏桃李渐渐繁花成荫的美景。

注释

扫迹:清扫足迹。
衡门:简陋的房屋。
终朝:整天。
抱膝:抱着膝盖。
贫须:贫穷时需要。
稼穑:农耕。
老不厌:年老也不厌倦。
山林:山野林间。
馀愿:额外的愿望。
闲:悠闲。
此心:这种心境。
西园:西边的园林。
早行乐:清晨散步的乐趣。
桃李渐成阴:桃树和李树渐渐长出浓密的树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即事示儿》,通过对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首句“扫迹衡门下”描绘了诗人隐居简陋居所的情景,显示出他的清贫生活;“终朝抱膝吟”则体现了他整日沉思吟咏,享受内心的宁静。

“贫须依稼穑”表达了诗人认识到贫穷时应当依靠农耕自给自足,体现了他的务实和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老不厌山林”则表达了他对晚年归隐山林的满足与喜爱,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

“有酒无馀愿”一句,表明诗人即使生活简朴,只要有酒就能满足,反映出他对物质需求的低姿态和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因闲得此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在闲暇中找到心灵平静的状态。

最后两句“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描绘了诗人清晨漫步于自家花园,欣赏桃李花开、绿荫渐浓的景象,这是他对田园生活的乐趣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寓含着对后代子孙的美好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辛弃疾淡泊名利、享受田园生活的隐逸情怀,同时也传递出对后代的教诲和期望。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寿朱晦翁

西风卷尽护霜筠,碧玉壶天月色新。

凤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

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赵茂嘉郎中二首(其二)

鹅湖山麓湛溪湄,华屋眈眈照绿漪。

子侄日为真率会,弟兄剩有唱酬诗。

杨花榆荚浑如许,苦笋樱桃正是时。

待酌西江援北斗,摩挲金狄与君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寿赵茂嘉郎中二首(其一)

玉色长身白首郎,当年麾节几甘棠。

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逸兴长。

久矣如今太公望,岿然真是鲁灵光。

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人韵

老奴权至使将军,非所宜蒙定可黥。

嫫母侏儒曾一笑,瓠壶藤蔓便相萦。

解纷已见立谈顷,漏网从今太横生。

岂是人间重生女,只应诗老例多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