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褒能寺

枯松乱竹一丘陵,曾此开堂演上乘。

瞰祭鸦如放生鸟,扫坟人似远归僧。

刹竿倒处见翁仲,鬼火移时替佛灯。

片碣欲书閒姓氏,不知敕赐有褒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废寺荒凉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时间流逝对历史遗迹的影响。

首句“枯松乱竹一丘陵”,以“枯松”和“乱竹”描绘出一片荒芜的景象,暗示了寺庙的废弃已久。接着,“曾此开堂演上乘”一句,转而回忆起昔日寺庙的繁华,僧侣们在殿堂中传扬佛法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瞰祭鸦如放生鸟,扫坟人似远归僧。”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祭拜的乌鸦比作放生的鸟,扫墓的人比作远归的僧人,生动地描绘了废寺周围的生活场景,既体现了人们对先人的怀念,也暗含了对过往生活的追忆。

“刹竿倒处见翁仲,鬼火移时替佛灯。”这里通过“倒处见翁仲”和“鬼火替佛灯”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衰败景象。翁仲是古代陵墓前的石像,此处借指庙宇中的雕像,其倒伏象征着庙宇的荒废;而“鬼火”与“佛灯”的交替,不仅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片碣欲书闲姓氏,不知敕赐有褒能。”诗人试图在残破的碑石上书写一些名字,却不知道这些被敕赐褒奖的功德是否还能被人铭记。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历史记忆逐渐消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荒凉之间巨大反差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废寺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痕迹,引发了读者对于过去与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关注。

收录诗词(13)

大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黄叶庵

郭西有竹庵,幽闲旷奇绝。

壁绿苔晕封,地走松根裂。

林鸟领法音,冢鬼飧禅悦。

秋池净若空,霜枫赤疑血。

晦迹简酬人,义无不了说。

形式: 排律 押[屑]韵

秋草

护虫吟月苦,衬马滑蹄行。

萤火烧难死,霜花落也生。

谁伤当路践,自怨不春萌。

独有秋江上,离离动客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山中怀萍庵师

高竹过于木,溪分两岸阴。

看流成独影,得句只孤吟。

诗草荒谁理,心蓬乱日深。

怀人秋水寺,寂莫此山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夜投南寺会梵印松涛二师弟

竟投南寺宿,知子寄松寮。

几恨隔良晤,孤愁破此宵。

秋钟清历历,夜竹冷萧萧。

话到灯花老,邻鸡报诘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