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张翯的《送顾息存大廷尉册封安南》描绘了清晨时分,顾息存大廷尉携带御册前往遥远的桂郡珠崖进行册封的壮观场景。诗人以“平明捧册下青霄”起笔,展现了使者出行的庄重与使命的崇高,暗示了册封仪式的隆重和路途的艰辛。
“秋去黄花迎使节,春归杨柳映征镳”两句,通过季节变换,寓言了时光流转,表达了对出使者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以“黄花”和“杨柳”象征着地方的风土人情,增添了诗意。
“百蛮碑版传荒服,三殿泥书降圣朝”进一步描述了册封的意义,不仅传达了朝廷的威严,也体现了对边远地区的安抚与教化,展现了国家的统一与文化影响力。
最后,“载得声灵通万里,论功应不让铜标”是对顾息存的赞美,认为他的这次册封之行将载入史册,功绩堪比镌刻在铜器上的永恒印记,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对此次使命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册封的宏大场面,寓含了对使者和国家威望的赞美,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