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诗歌。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与道士同游山水的喜悦,以及对于世间官职的不屑。这里的“二室”指的是山中清幽的居所,而“游仙子”则象征着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相反,“三川守土臣”则是对尘世官位的轻蔑,表达了诗人不愿意被束缚在世间职务中的心情。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自在状态。诗人用手抚摸山潭之上的巨石,并且解开衣襟,让身上的尘埃随风飘散,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仍然是一介游子,以及对于现实中尚未完全获得自由的心态。

最后,“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这两句则是对那些自称为山主的人的调侃。诗人认为,如果自己真的成为了嵩山之主,那么嵩山下的三十六峰也会因为世人的自诩而发笑。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位的看破,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修为与自然合一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道士同游山水,抒写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官职和虚名的轻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山东才副苍生愿,川上俄惊逝水波。

履道凄凉新第宅,宣城零落旧笙歌。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

今日相逢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荅

拣得琅玕截作筒,缄题章句写心胸。

随风每喜飞如鸟,渡水常忧化作龙。

粉节坚如太守信,霜筠冷称大夫容。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与僧智如夜话

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

门闲无谒客,室静有禅僧。

炉向初冬火,笼停半夜灯。

忧劳缘智巧,自喜百无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