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鞭丝鬓影去来潮,东国莺啼客路遥。
一事最堪惆怅处,樱花憔悴月无聊。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与思念之情。首句“鞭丝鬓影去来潮”,以“鞭丝”和“鬓影”的动态形象,象征着行旅中的匆匆与离别,仿佛行人的身影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充满了漂泊感。接着,“东国莺啼客路遥”一句,通过莺啼之声衬托出旅途的漫长与孤独,莺啼本是春日里的欢愉之音,但在行旅之人耳中却显得格外凄凉,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一事最堪惆怅处,樱花憔悴月无聊”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樱花的凋零与月亮的孤寂,不仅映照出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樱花的“憔悴”与月的“无聊”,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朋的深切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语言含蓄而富有深意,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特色。
不详
数从羁馆接清扬,招饮时过绿野堂。
庑下相庄梁妇案,橐中深愧陆生装。
家贫计岂佣书拙,时乱身偏作客强。
凄绝当年王谢燕,春归犹自恋雕梁。
邮亭弱柳碧毵毵,六载羁栖共岭南。
岂有遗书追范蠡,忍教挥手谢何戡。
棋兵甘让三齐霸,麈柄时亲两晋谭。
此后相思渺何处,桃花千尺忆汪潭。
别后玉山似旧不,待君商订选诗楼。
猖狂有意讥黄祖,落拓何人识马周。
拚作英雄甘一死,已教贫士占千秋。
暮云最是无情物,勾起羁肠片片愁。
己未一月三日时在辰,处处村旗社鼓赛迎春。
天公故意施狡狯,大屯山上一夜雪花铺如银。
大屯之山高接天,上有姑射之神仙。
珠宫贝阙缥缈不知几万千。
飞鸟不敢过,穷鸱挟愁坐。
流云行复止,万木喑不峙。
苍崖分寸不可梯,长天寥廓海为低。
势将跨鹤凌空去,下视九州万国片片划玻璃。
嗟余一身如萍寄,随风飘荡任东西。
此时此景杯在手,得不快饮酣如泥。
呜呼,得不快饮酣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