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凌歊台

凌歊正在尘歊外,四起云山翠欲浮。

丹槛昔时空胜事,锦袍何处想灵游。

鳌分一岛来平野,鲸吸长江带两州。

手决飞云天作幕,坐侵寒露月垂钩。

向来时有千岩梦,对此浑消万古愁。

醉目归鸿天际没,地高空阔更宜秋。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登凌歊台》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描绘了登临凌歊台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联“凌歊正在尘歊外,四起云山翠欲浮”,开篇即以凌歊台为立足点,将四周环绕的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仿佛翠绿的山色就要飘浮起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氛围。

颔联“丹槛昔时空胜事,锦袍何处想灵游”,转而回顾往昔,丹红的栏杆曾见证过无数的胜景,而那些穿着锦袍的文人雅士,是否还在那片灵秀之地游历,引发了对历史与过往的追思。

颈联“鳌分一岛来平野,鲸吸长江带两州”,通过想象中的神话生物——鳌和鲸,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象,岛屿从平野中升起,长江水似乎能吞吐两个州界,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尾联“手决飞云天作幕,坐侵寒露月垂钩”,进一步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仿佛可以伸手触碰到飘动的白云,天空成了幕布,坐在那里,寒露中垂下钓钩,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超然,也暗含着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

最后两联“向来时有千岩梦,对此浑消万古愁”,总结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从过去的梦境到眼前的美景,心中的愁绪逐渐消散,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面对自然景观时内心情感的起伏与变化,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同赵子雍过朱元益耜乐圃

秋风脱叶尽,弱质例可憎。

乐圃森老木,深苍郁奔腾。

中有白眉子,貌古心亦澄。

岁寒俪松筠,岂直朱丝绳。

篮舆一寻访,相携得良明。

促膝对软语,沉忧释春冰。

丛编出奇踪,璀璨献与凝。

雕戈及篆鼎,往往见未曾。

惭君倾佳酿,幽亭暮方登。

但怪一林白,孤蟾自东升。

斯须接诗战,掉鞅苦不胜。

羡子醉经史,吾方着弓矰。

白眼安取转,尊拳恐相仍。

见子意已足,何须酒如渑。

形式: 古风

送朱伯原博士赴太学

朱公将赴成均时,炎炎六月云峰奇。

阊门鼓声催画鹢,陂塘菡萏方华滋。

朝云回首暮云合,汗青嵬磊扃岩扉。

先生顾此重惜去,片帆未肯乘风飞。

贱子乃前致以词,诚知去鲁心迟迟。

丈夫出处会有时,从来猿鹤焉能知。

醇儒况复生盛世,终老岩穴将何为。

公其去矣莫回首,君王仄席思贤久。

公怀慷慨善哉言,挽舟便出枫桥口。

形式: 古风

送朱伯修延年入京秋试

朱生西游不负书,胸中自有一千卷。

囊中亦不贮黄金,肯学痴儿事游宴。

会稽要待买臣归,洛中须使张华见。

扁舟去日春正深,娇红嫩白粉成林。

沙头酒尽一麾手,黄鹂亦作离群首。

明年射策先髦杰,昼绣还乡春事歇。

剩沽美酒脍鲈鱼,同醉垂虹亭上月。

形式: 古风

雪中口占二首(其一)

万木号风雪未乾,画檐冰箸水精寒。

日高丈五犹慵起,梦到江湖理钓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