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龙山寺内伏龙潭的神秘与宁静之美。首句“龙山龙隐伏龙潭”,以“龙”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龙在深不可测的潭水中隐匿,暗示着力量与智慧的潜在存在。接着,“龙德潜脩大壑南”,进一步强调了龙的修行与品德,将其置于广阔的自然之中,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海气飞时山障白,蜃烟消处水光蓝。”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换。海气升腾,山色变得洁白,当蜃烟散去,水面泛起蓝色的光芒,这样的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也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渔人撒网然松火,贾客收帆近草庵。”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人间的生活场景,渔人捕鱼,商人归航,这些日常活动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与宁静。同时,通过“然松火”和“近草庵”的细节,增加了画面的温暖与亲切感。
最后,“我亦倦游聊寄迹,夜来钟鼓礼瞿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虽然经历了旅途的劳顿,但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夜晚的钟鼓声,不仅是对佛门的敬仰,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呼唤,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龙山寺伏龙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