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柏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

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

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听说有三株奇特的树,只生长在神秘的阆风之地。
珊瑚树不开叶,朱草也不成丛生。
它们比不上高耸入云的柏树,一年四季都保持鲜红。
清晨的朝霞和傍晚的夕阳,共同映照在这山岩之中。

注释

闻:听说。
阆风:神话中的仙山。
珊瑚:一种红色的海洋生物,这里比喻罕见或珍贵的树木。
生:生长。
朱草:传说中的红色植物,象征吉祥。
丛:聚集。
凌云柏:高大直立的柏树,比喻坚韧不拔。
终岁:全年。
晨霞:早晨的彩霞。
落日:傍晚的太阳。
岩中:山岩之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景物的向往之情,以及这种景物与世间喧嚣隔绝的特质。"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则是对这片自然界别具一格的描述,珊瑚和朱草都是珍贵之物,但在这里它们并没有形成群落,显示出一种孤独与纯净。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这种平淡,他更向往那种能够常年不衰的生命力,这从"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中可以感受到。凌云柏,即柏树,是常青之物,可以在一年四季中都保持其绿色和生机,这种品质让诗人感到赞叹。

最后两句"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则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早晨的云霞和傍晚的余晖在山间的石壁上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表达了他对生命、时间和宇宙和谐统一的向往。

收录诗词(152)

李德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字:文饶
  • 籍贯: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87—849

相关古诗词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

芳草连溪合,梨花映墅开。

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

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

向老多悲恨,悽然念一丘。

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

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

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鸂鶒

清沚双鸂鶒,前年海上雏。

今年恋洲屿,思若在江湖。

欲起摇荷盖,闲飞溅水珠。

不能常泛泛,惟作逐波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见呼愧获方外之名因以此诗为报奉寄刘宾客

非高柳下逸,自爱竹林闲。

才异居东里,愚因在北山。

径荒寒未扫,门设昼长关。

不及鸱夷子,悠悠烟水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