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招隐洞访懋修禅师

支筇拨将烟路,信步误入云堆。

兽窟今来佛窟,书台本自香台。

山高不惹尘坌,境僻自隔嚣豗。

玉蕊泉宜枕藉,袈裟地费穿裁。

下舂樵斧未歇,上界经磬方催。

红叶漫天花雨,碧峰拔地莲开。

垂柏清影可憩,蹲鸱腻粉堪煨。

焚香粗具松果,瀹茗旋爇秋荄。

爱此维摩十笏,可容徵士三杯。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招隐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禅宗精神的追求。

首句“支筇拨将烟路,信步误入云堆”以“支筇”(手持竹杖)和“拨烟路”(拨开烟雾前行)的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探索未知、步入仙境的氛围。接着“信步误入云堆”则暗示了一种偶然与意外的惊喜,仿佛不经意间踏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兽窟今来佛窟,书台本自香台”两句,通过“兽窟”与“佛窟”的对比,以及“书台”与“香台”的关联,表达了从世俗到精神世界的转变,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空间上,更深入到了内心的层面。

“山高不惹尘坌,境僻自隔嚣豗”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世的喧嚣,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山的高耸与环境的僻静,象征着远离尘世纷扰,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玉蕊泉宜枕藉,袈裟地费穿裁”通过“玉蕊泉”与“袈裟地”的描述,既体现了自然之美的珍贵,也暗含了修行之地的神圣与庄严。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观的美,更有精神层面的寄托。

“下舂樵斧未歇,上界经磬方催”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生活的日常,同时又巧妙地将人间与超然世界联系起来,暗示了修行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红叶漫天花雨,碧峰拔地莲开”以“红叶”、“花雨”、“碧峰”、“莲开”等意象,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禅宗中的“空”与“无常”。

“垂柏清影可憩,蹲鸱腻粉堪煨”通过“垂柏”与“蹲鸱”的形象,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静心休憩的空间想象。

“焚香粗具松果,瀹茗旋爇秋荄”则展示了修行者的生活细节,通过“焚香”、“瀹茗”等仪式,体现了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与追求。

最后,“爱此维摩十笏,可容徵士三杯”以“维摩十笏”(维摩诘的居所)和“徵士三杯”(古代隐士的酒量),表达了对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与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当前生活的反思与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禅宗精神、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5)

范凤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字异羽

  • 籍贯:通州

相关古诗词

延令西乡同梦叟赋

十年不过延令,问俗殊异他方。

处处宜桑宜竹,家家乃积乃仓。

子鲚时鱼充市,朱樱绿笋盈筐。

城子潮同杨子,西乡景似吴乡。

风气渐隆骚雅,人情容得疏狂。

只馀一事堪恨,名园底事荒凉。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汎舟碧浪湖二首(其一)

绀塔高悬山寺,兰舟不远人家。

载出村庄儿女,折来杨柳桃花。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汎舟碧浪湖二首(其二)

小棹白蘋洲渡,轻帆碧浪湖风。

归到郡城春望,湖山尽在楼中。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别徐茂吴(其一)

采鹢江干迅速,朱楼天上淼茫。

连夜高唐风雨,一行付与徐郎。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