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谢公表韩公朝请

世人如鲗鱼,自蔽翻吐墨。

猩熊亦何罪,不卫唇与足。

要当如木雁,安问定石玉。

向来休休翁,老去称耐辱。

迹高名自污,卒享清净福。

肯为接舆生,叩木妄歌哭。

韩公早闻道,垢浊久已出。

终成九层台,不弃一篑筑。

长安列戟第,桐影将缺秃。

宁辞治中舆,且食祠宫粟。

胸中荆棘尽,华发当更绿。

抗尘我何庸,勇退公所独。

何如善刀藏,聊放虚舟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世态炎凉与坚守自我之间的冲突与和谐。诗人以“世人如鲗鱼”开篇,形象地比喻了社会上人们为了自保而互相攻击的现象,如同毒鱼自相残杀一般。接着,“猩熊亦何罪,不卫唇与足”,通过反问强调了无辜者不应受到伤害的道理。诗人进一步以“要当如木雁,安问定石玉”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应像木雁一样随遇而安,不以物质或地位高低来衡量价值。

“向来休休翁,老去称耐辱”描绘了一位年老而能忍受世间侮辱的智者形象。“迹高名自污,卒享清净福”则指出高尚的行为有时会遭受误解,但最终能得到内心的平静与幸福。诗人借“肯为接舆生,叩木妄歌哭”表达了对那些敢于保持真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的敬意。

“韩公早闻道,垢浊久已出”赞扬了韩公(此处指韩愈)早年就明白真理,摆脱了世俗的污浊。“终成九层台,不弃一篑筑”则比喻韩公最终成就了伟业,即使从微小的开始也不放弃。接下来的“长安列戟第,桐影将缺秃”描绘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而“宁辞治中舆,且食祠宫粟”则表明诗人宁愿过简朴的生活,也不愿追求权贵。

“胸中荆棘尽,华发当更绿”表达了诗人希望内心纯净,即使年老也能焕发青春。“抗尘我何庸,勇退公所独”则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适时退隐。“何如善刀藏,聊放虚舟触”最后以比喻结束,鼓励人们在适当的时机收起锋芒,让心灵自由飞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品格与人生选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超越。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寄谢存之曾公学士

往居阖庐城,有客面如墨。

论文口澜翻,嗜学苦不足。

时称曾校书,秀句示珠玉。

今晨尘眼开,来赠忽先辱。

风骚穷乃工,投闲讵非福。

言音关感动,妙比韩娥哭。

此道久荒芜,名家亦时出。

五言古长城,屹若万夫筑。

何如丹凤楼,朴斲千嶂秃。

虽然皆戏剧,渺甚一毛粟。

付之两忘情,兰蕙等茨绿。

闻公会西游,顾我陋而独。

扫斋待清谈,奋麈或相触。

形式: 古风

和叶翰林送李从事

赏音真两难,邂逅多契阔。

一朝间容刀,三岁歌采葛。

古人抱修能,初不露锥末。

诚令处囊中,谈笑堪式遏。

岂无识玉人,顾恐铄金夺。

遂令缁衣好,敛迹裁自脱。

画蛇杯已疏,志鹄弓遽拨。

徒嗟湖海上,发白齿牙豁。

怀公剧梅林,念至失焦渴。

临风赋新谣,忧思不可掇。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次韵和颍昌叶翰林(其一)同许学士亢宗干誉汎舟潩水

高云下甘泽,肤寸即有馀。

瀛波纳牛迹,亦复鳣鲸居。

翰林补天手,妙语追三闾。

聊从颍川借,似厌承明庐。

坐令啸诺地,不异畏垒墟。

斯人乐佳政,欣若饱稻鱼。

恢恢云梦胸,中有几石渠。

时来潩水旁,傲睨万物初。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次韵和颍昌叶翰林(其二)同许学士亢宗干誉汎舟潩水

嗟我一寸筳,登公五言城。

时窥锦囊句,似发黄钟声。

闭门得长哦,有酒或细倾。

谁云千里隔,回薄万古情。

驾言从公游,上马短策横。

尘缨缚我急,有足安得行。

何当来上都,既见心始平。

为公赋三秋,寤叹空营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