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其一)

荒台残垒旧名邦,曾说王师此受降。

西汉衣冠拜原庙,五天龙象护经窗。

蜀冈井味人犹品,隋帝宫基阙尚双。

自古兴亡不须问,风铃闲听响幡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荒废的高台和残破的城墙,这里曾是古老的都城,传说王师在此接受过敌军投降。
西汉时代的官员服饰和礼仪,在原庙中依然可见,五天的守护神龙和大象守卫着佛经之窗。
蜀冈的井水仍有当年的味道,人们还在品味,隋朝皇帝的宫殿遗迹只剩下了两座门楼。
自古以来国家兴衰无需多问,只有风铃在空荡的庙宇中随意摇曳,发出声响,伴随着幡幢飘动。

注释

荒台:废弃的高台。
残垒:残破的城墙。
旧名邦:古老的都城。
王师:朝廷军队。
受降:接受投降。
西汉衣冠:西汉时期的官服和礼制。
原庙:祭祀祖先的庙宇。
五天龙象:佛教中的守护神。
经窗:佛经之窗。
蜀冈井味:蜀冈的井水味道。
人犹品:人们还在品味。
隋帝宫基:隋朝皇帝的宫殿遗址。
阙尚双:只剩下两座门楼。
兴亡:国家的兴衰。
风铃:寺庙中的风铃。
闲听:随意听到。
幡幢:寺庙中悬挂的旗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其一)》。诗中,诗人以历史遗迹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建隆寺的沧桑景象。"荒台残垒旧名邦"开篇,展现出昔日繁华的遗址,暗示了历史的变迁。"曾说王师此受降"一句,回忆了历史上可能在此发生的重大事件,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西汉衣冠拜原庙"进一步描绘了庙宇的庄重,暗示着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五天龙象护经窗"则借用了佛教典故,表达出寺庙的神圣与宁静。"蜀冈井味人犹品"转而写到当地的人文风情,井水的味道依然被人怀念,体现了人们对过往生活的追忆。

"隋帝宫基阙尚双"又提及隋朝遗迹,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与建筑的长久。最后,诗人以"自古兴亡不须问,风铃闲听响幡幢"作结,表达了对历史沉思的态度,认为不必过多追问兴衰更替,只需静心聆听风铃声,感受佛家的超脱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建隆寺的历史遗迹和周边环境,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体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其二)

跃马侵星去,啼鸦未出巢。

春裘风易裂,从骑镫相敲。

红日双行柳,黄金一抹梢。

乾坤功力大,默诵易中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和杨高品马厩猢狲

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猕猴。

供奉新教艺,将军旧病偷。

聊看缘柱杪,尚想傍崖头。

更祝南州使,如拳试为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九)浃日

光阴天上早,气候日边温。

悬蟢时过眼,飞虫稍入轩。

看花成子大,闻燕养雏喧。

每觉瑶池宴,风飘管吹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一)赐果

前日宫醪赐玉尊,今朝持果小黄门。

乾桃熏李非时物,置案盈盘不次恩。

投以赤心思武帝,握同玄璧咏刘琨。

尝闻食奠陈王业,知是豳公几世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