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桥边三尺剑,江上六钧弧。
汉武帝何处,周将军已无。
织绡深有室,泣泪自为珠。
谁为九渊害,人犹能尔图。
这首诗名为《蛟》,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神话交织的画面。首句“桥边三尺剑”,暗示了古代英雄的勇武,可能暗指汉武帝时期的剑术高手;“江上六钧弧”则借用了弓箭的重量来形容威力,可能象征着周将军的英勇。然而,诗人紧接着表达出物换星移的感慨,“汉武帝何处,周将军已无”,感叹英雄人物已经不在。
接下来的两句“织绡深有室,泣泪自为珠”,通过鲛人泣泪化为珍珠的传说,寓言了深藏不露的情感和哀伤。最后两句“谁为九渊害,人犹能尔图”,似乎在质问世间何人能抵挡深渊般的邪恶,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光辉的期待,即使面对困境,人们仍有勇气和智慧去应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为背景,寄寓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对人性坚韧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梅尧臣的诗歌风格素朴而深沉,这首《蛟》也不例外。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
采芽几日始能就,碾月一罂初寄来。
以酪为奴名价重,将云比脚味甘回。
更劳谁致中?水,况复颜生不解杯。
天下才名罕有双,今逢陆海与潘江。
笔生造化多多办,声满华夷一一降。
金带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
人间荣贵无如此,谁爱区区拥节幢。
刻意向诗笔,行将三十年。
尝经长者目,未及古人肩。
昔慕荀文若,多称王仲宣。
今惭此微贱,重辱相君怜。
白鹭画双素,粉毫幽趣多。
翘沙依折苇,刷羽对衰荷。
浦思悬秋壁,江情忆钓蓑。
因君远相寄,诗咏对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