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阴残雪

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

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

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

状花飞著树,如玉不成盘。

冰薄方宁及,霜浓比亦难。

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积雪依据地势留,墙阴处堆积久未消融。
月影添白雪更显明亮,夕阳之光借雪更觉寒冷。
拉开帘子近观洁白无瑕,行走时脚下雪光闪烁。
雪花飘落粘附在树枝,像玉却不能堆成圆满之盘。
薄冰刚形成不久牢固,厚霜也难以比拟其寒。
谁能怜惜那高洁隐居之地,在这岁末不禁叹息袁安之孤高。

注释

积雪:累积未化的雪。
地:地面,地势。
墙阴:墙的背阴面。
尚残:仍然残留。
影:月影。
添:增添。
斜月:倾斜的月亮,通常指夜半之后的月亮。
光借:光线相互映衬。
夕阳寒:夕阳的冷光。
皎洁:明亮洁白。
开帘:打开窗帘。
近:靠近观看。
清荧:清澈闪烁。
步履:行走。
状花:形状像花。
飞著树:飘落在树上。
如玉:像玉一样。
不成盘:不能聚集成圆盘状。
冰薄:冰层很薄。
方宁及:刚刚稳定下来。
霜浓:霜很厚。
比亦难:比较也很难。
谁怜:谁来怜悯。
高卧处:高洁隐居的地方。
岁暮:年末。
叹袁安:感叹如同袁安般的孤寂,袁安是古代清贫而有操守的官员,常被用来比喻高洁之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积雪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孤独高卧生活的自在与超脱之情。

"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冬日的氛围,积雪未融,墙阴处依然剩余着雪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景。

"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 斜月映照在雪地上的影子,使得雪地更加显得洁白无瑕,而夕阳的余晖透过积雪,也添了一份寒意,这里通过对比色彩与温度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 诗人细致地观察到窗帘间透出的光线,以及在积雪上留下的脚印,这些细节不仅映照出诗人的仔细观察,也凸显了自然之美。

"状花飞著树,如玉不成盘。" 这里描述的可能是雪花,它们如同玉石一般洁白,但却没有形成完整的形态,飘零在空中或落在枝头,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透露出一种生灵难以掌控命运的感慨。

"冰薄方宁及,霜浓比亦难。" 这两句则是对冬日气候的进一步刻画,积雪虽然已经融化,但寒风依旧刺骨,这种对温度变化的细腻描绘,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严寒。

"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 最后两句转而向内,诗人在这种孤寂之中却感到一份超然,似乎对世俗纷扰有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岁末时分的感慨也显得格外深长。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

何频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亚父碎玉斗

嬴女昔解网,楚王有遗躅。

破关既定秦,碎首闻献玉。

贞姿应刃散,清响因风续。

匪徇切泥功,将明怀璧辱。

莫量汉祖德,空受项君勖。

事去见前心,千秋渭水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书事

果决生涯向路中,西投知己话从容。

云遮剑阁三千里,水隔瞿塘十二峰。

阔步文翁坊里月,闲寻杜老宅边松。

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奉赠叶□郎新湖诗

赏眺新湖趣,澄漪写物华。

采蘋经绿溆,垂钓倚枯槎。

水动鱼惊鸟,风摇蝶□花。

宛然登兴处,宁羡武陵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越溪怨

越王宫里如花人,越水溪头采白蘋。

白蘋未尽人先尽,谁见江南春复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