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平生不耐抗尘容”,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不愿承受尘世的压迫与束缚。接着,“兴在清溪石上松”一句,通过描绘清溪旁岩石上的松树,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却喜年来人事少”,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近年来生活简朴、人情淡薄的欣喜之情。这种变化让他的内心更加平静,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衡门昼掩底须重”,则以衡门(简陋的小门)昼掩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简单、宁静生活的满足与珍惜,认为无需再重开门户,去迎接那些繁杂的人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生活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