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敏殿丞送春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馀草木弄晴晖。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

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

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春天离去,不再回头,只剩下草木在晴光下摇曳。
朋友和雁群即将离去,连觅食的斑鸠也懒得飞翔。
年事渐长不必为时令变换而惊讶,借酒浇愁也能避开眼前的困境。
尽管东风吹拂已有一段时间,但花香已不如往昔,每日都在消逝。

注释

春去:春天离去。
堂堂:大势所趋的样子。
追:追赶。
空馀:剩下。
草木:植物。
弄晴晖:在晴天中摇曳。
交游:交往的朋友。
归雁:南飞的大雁。
行将尽:即将离去。
踪迹:踪影。
鸣鸠:斑鸠。
懒不飞:懒得飞翔。
老大:年纪大了。
惊节物:因时节变化而惊讶。
醉狂:借酒浇愁。
避危机:避开困难。
东风:春风。
经旬:十多天。
芳意:花香。
日日非:日渐衰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刘敏殿丞送春》,诗人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首句“春去堂堂不复追”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离去的豪放与决绝,无法挽留。接下来,“空馀草木弄晴晖”则描绘了春去后草木在阳光下独自摇曳的景象,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通过归雁和鸣鸠的活动,暗示朋友间的交往即将结束,而鸣鸠的慵懒也寓示着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淡漠。诗人自我宽慰,“老大未须惊节物”,即使年华渐老,也不必过于感叹自然的更迭。

“醉狂兼得避危机”表达出诗人借酒浇愁,以醉态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和危机,体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揭示了春天的逝去,即使春风仍在,但美好的春意已经一天不如一天,暗含着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苏辙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豁达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孙户曹朴柳湖

疏慵非敢独违时,野性颠狂不受羁。

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

水乾生草曾非恶,鹤舞因风忽自怡。

最爱柳阴迟日暖,幅巾轻屦肯相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其二)

病懒近来全废学,宦游唯是苦思乡。

粗知会计犹堪仕,贪就功名有底忙。

怀旧暗听秋雁过,梦归偏爱晓更长。

故人知我今何念,拟向东山赋首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

焦枯连夏火,洗濯待秋霖。

都邑沟渠净,郊原黍豆深。

流膏侵地轴,晴意动风琴。

谁似臣居易,先成喜雨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讲律李司理宪见赠

强将羔雁聘黄晞,破褐疏巾倚夕晖。

礼律纵横开卷尽,齑盐冷落待贤非。

日高几案弦歌罢,夜永窗扉灯火微。

犹喜江边莫春近,舞雩风雨得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