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

秋分斫早谷,寒露斫晚稻。

寒露无青禾,霜降一齐倒。

小暑一声雷,四十五日到黄梅。

小暑一条吼,拔下黄秧种赤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事活动与自然节气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对季节变化和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适应。通过“秋分”、“寒露”、“霜降”等节气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农作物生长周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例如,“秋分斫早谷,寒露斫晚稻”,意味着在不同的节气,农民会根据作物的成熟情况选择收割时间。“寒露无青禾,霜降一齐倒”,则形象地说明了寒露时节作物尚未成熟,而霜降时作物则会因低温而倒伏。

接下来的部分“小暑一声雷,四十五日到黄梅”,以及“小暑一条吼,拔下黄秧种赤豆”,则进一步展示了小暑这一节气与特定农事活动的关联。小暑时节,雷声预示着雨水的到来,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因此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某些特定的农事活动,如从黄秧中拔出并种植赤豆。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利用,也反映了他们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智慧结晶。

收录诗词(73)

王润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砂八景(其一)十桥香雪

一坞埋香雪,梅开七百年。

相传诸老辈,于此访臞仙。

流向横桥在,荒村蔓草连。

春风空寂寞,谁更驻吟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龙砂八景(其二)五岭寒涛

天半种长松,飞涛下五峰。

云沈山作海,风捲树成龙。

虚谷流寒吹,清宵答梵钟。

斧斤摧折尽,樵径亦苔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龙砂八景(其三)承恩泻月

北斗挂阑干,楼高偪广寒。

地连天咫尺,人共月团圞。

玉宇淩无际,金波泻不乾。

一轮仍似昔,照到劫灰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龙砂八景(其四)凝秀回澜

春日木兰舟,春风行箭流。

一湾之字木,来去耐夷犹。

近岸疑无路,过桥别有邱。

人文当日盛,于此溯源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