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洞庭七百里,浩荡敌溟渤。

云梦开其胸,巴陵束喉舌。

东流汇群川,盛涨五六月。

飘飖浮乾坤,倚盖低兀臲。

吾行寰海间,未见此水阔。

峡流下衣带,岛屿尽毫末。

高秋卷氛翳,两涯浴日月。

何得径寸珠,晦明互出没。

苍茫蛟龙宅,溷杂鱼鳖窟。

太古到于今,沈潜孰分别。

风帆引北极,波浪限百越。

国绝南顾忧,献琛各通达。

山川非一险,此实辅明哲。

俯笑三苗愚,竟为独夫灭。

远游世俗隘,偶此耳目豁。

淅沥临清风,滂沱濯炎热。

萧萧霜林暮,蔼蔼芳草歇。

壮观激我怀,当歌意复咽。

寂寥轩辕乐,万古逸响绝。

惨淡虞帝魂,九疑莽嵽嵲。

况闻屈贾辈,各赐楚汉玦。

至德无复还,后王寝衰缺。

滔滔更南征,郁郁抱忉怛。

太湖虽云深,未救怀古渴。

形式: 古风

鉴赏

《望洞庭》是宋代诗人刘敞的一首描绘洞庭湖壮丽景象的佳作。全诗以洞庭湖的广阔与浩瀚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自然之美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句“洞庭七百里,浩荡敌溟渤”直接点明了洞庭湖的辽阔与壮美,将其与大海相比较,突出了其广阔的规模。接下来,“云梦开其胸,巴陵束喉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如同云梦般开阔,巴陵则像是被其紧紧环绕,进一步强调了洞庭湖的气势与包容性。

“东流汇群川,盛涨五六月”描述了洞庭湖作为长江的源头之一,其水流汇聚众多河流,盛涨时节尤为壮观。接着,“飘飖浮乾坤,倚盖低兀臲”则以动态的画面展示了洞庭湖水面的广阔与波澜壮阔,仿佛整个天地都在其怀抱之中。

“吾行寰海间,未见此水阔”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之美的赞叹,认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以找到如此宽阔的水域。接下来的几句“峡流下衣带,岛屿尽毫末”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中峡流的细长与岛屿的微小,进一步凸显了湖面的辽阔。

“高秋卷氛翳,两涯浴日月”描绘了秋季洞庭湖的美景,天空晴朗,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日月都在湖面上沐浴。而“何得径寸珠,晦明互出没”则以珍珠的隐现,象征着湖面光影的变化,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苍茫蛟龙宅,溷杂鱼鳖窟”描绘了洞庭湖中生物的丰富多样,既有神秘的蛟龙,也有普通的鱼类,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复杂。接下来的几句“太古到于今,沈潜孰分别”则表达了对洞庭湖悠久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其中深藏的秘密的探索欲望。

“风帆引北极,波浪限百越”描绘了船只在洞庭湖上航行的情景,展现了湖面的辽阔与航行的自由。而“国绝南顾忧,献琛各通达”则体现了洞庭湖在古代交通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山川非一险,此实辅明哲”表达了洞庭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智慧与决策的辅助,暗示了它在历史上的战略意义。最后,“俯笑三苗愚,竟为独夫灭”引用历史典故,赞美了洞庭湖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同圣俞寄金山昙频次韵

我虽游都城,心亦无所住。

误得世俗偿,形骸寓冠屦。

少时侍吾亲,游览爱北顾。

至今颇思之,想见江上鹜。

白头昙道人,夙昔竟未遇。

闻其最安禅,无念无作故。

劳生有喧寂,得意无早暮。

尘埃未易厌,皋壤固多趣。

若复乘桴行,从君款幽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送僧归君山

羁旅头发白,寤寐君山青。

远游负雅志,举俗笑独醒。

西风吹新秋,幽兴浮洞庭。

忽见九疑峰,如列枕上屏。

辽辽伯牙意,寂然谁为听。

归客适我愿,欢然叩柴扃。

振锡循东道,泛槎问南星。

潇湘落君手,去矣鸿冥冥。

橘柚雨初熟,杜兰晚更馨。

上方试回顾,笑指江汉萍。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入山

连山何丛丛,相背复相向。

盘溪殆千曲,险石弥万状。

或疑天地翻,斗起渤碣浪。

蹙沓更腾凌,变化倏奇壮。

舟车未为用,夷夏永觖望。

凿空伊谁氏,重译肇霸王。

茫茫千万岁,冉冉道交丧。

薄伐策已卑,割据事逾妄。

衣冠惨分裂,玉帛敝辞让。

至仁有柔服,远驭耻惩创。

非无一丸泥,不乏万人将。

齐雠纾九世,鲁锦轻百两。

羊肠劳跻攀,鱼齿困沿并。

彼岐亦云岨,易简德固旷。

大哉天作诗,因见圣者量。

形式: 古风

治渠

旱久沟畎废,忽雨浸我庐。

晨兴不及屦,出门自手锄。

一直复一曲,水流若江湖。

蚯蚓为蛟龙,蚁封即丘墟。

生理避燥湿,一室足有馀。

人事戒偷安,未能轻须臾。

岂恨规摹小,所伤筋力劬。

衰疾实使然,不胜一匹雏。

伊昔论五帝,每嫌尽信书。

及兹始欲叹,微禹吾其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