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头颇多故人枉书未报作此寄意

强半书来有泪痕,不将一语到寒温。

久迟作答非忘报,祇恐开缄亦断魂。

寄意愧无青玉案,封函懒置绿珠盆。

故人若问秋消息,落叶萧萧自掩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名为《架头颇多故人枉书未报作此寄意》。诗中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故人的思念与歉疚,又有对书信中泪水的感慨,以及对未能及时回复的自责。

首句“强半书来有泪痕”,描绘了收到的书信中满载着作者的思念与情感,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哀愁。接着,“不将一语到寒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在信中问候对方健康与生活状况的遗憾,这种遗憾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更是情感上的缺失。

“久迟作答非忘报,祇恐开缄亦断魂。”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并非忘记了回复,而是害怕打开信件,面对对方的期待与自己的歉疚,这让他感到心如刀割,难以承受。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自我责备的深刻。

“寄意愧无青玉案,封函懒置绿珠盆。”这里使用了典故,以“青玉案”和“绿珠盆”来比喻书信与信封,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用美好之物寄托心意的愧疚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回复方式的犹豫与选择的困难。

最后,“故人若问秋消息,落叶萧萧自掩门。”这一句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预设了一个场景:如果故人询问秋日的消息,诗人只能独自面对落叶飘零的景象,象征着孤独与寂寞。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人思念的深切,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孤寂与封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情感交流中的复杂心理状态,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孙叔敖祠

三时巫觋舞婆娑,四壁碑题罩薛萝。

循吏传开名领袖,寝丘封古庙嵯峨。

生前遇合樊姬笑,死后悲欢优孟歌。

惜问贪廉何计得,芍陂千顷自澄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重九日雨张守先携酒见过

万里秋云惨不开,淮南木落雁声哀。

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幸有故人能置酒,可堪今日不衔杯。

已拌醉断通乡梦,任尔邻鸡渥渥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午窗满成(其一)

祇馀僮仆劝加餐,那望园官进食单。

门馆昼閒拟饭起,架头随意检书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午窗满成(其二)

绕篱红遍雁来红,翘立鸡冠也自雄。

祇有断肠花一种,墙根愁雨复愁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