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名为《架头颇多故人枉书未报作此寄意》。诗中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故人的思念与歉疚,又有对书信中泪水的感慨,以及对未能及时回复的自责。
首句“强半书来有泪痕”,描绘了收到的书信中满载着作者的思念与情感,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哀愁。接着,“不将一语到寒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在信中问候对方健康与生活状况的遗憾,这种遗憾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更是情感上的缺失。
“久迟作答非忘报,祇恐开缄亦断魂。”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并非忘记了回复,而是害怕打开信件,面对对方的期待与自己的歉疚,这让他感到心如刀割,难以承受。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自我责备的深刻。
“寄意愧无青玉案,封函懒置绿珠盆。”这里使用了典故,以“青玉案”和“绿珠盆”来比喻书信与信封,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用美好之物寄托心意的愧疚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回复方式的犹豫与选择的困难。
最后,“故人若问秋消息,落叶萧萧自掩门。”这一句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预设了一个场景:如果故人询问秋日的消息,诗人只能独自面对落叶飘零的景象,象征着孤独与寂寞。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人思念的深切,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孤寂与封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情感交流中的复杂心理状态,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